•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郭小博

    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丰荫明德小学     郭小博      

    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审美媒介,创设美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和积极思考的桥梁。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塑造艺术的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一、创设趣味情境,展现美术独特魅力  

    爱好和兴趣是学生最佳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和爱好,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在课程讲解中要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美好的艺术乐园。在小学生眼里,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欢欢喜喜的游戏中,让学生把对游戏的视觉感官体验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并且把观察到的主题画面以及各种各样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记忆在脑海中。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最鲜明时,只需稍加提点,相信学生就可确定自己想画的画面。

    如在教《三个好伙伴》一课时,这是低年级的美术活动课,我先用3分钟时间一起和学生做游戏“找朋友”。先让三位同学各自表演红红、蓝蓝、黄黄,其他的同学就表演除三原色以外的自己喜欢的颜色。红红、蓝蓝、黄黄他们三个好伙伴就和其他颜色的同学配对,被配对上的那一个同学要求讲出两者结合所表现出的颜色,游戏可单对配合也可多对组合。学生从开始游戏到选材、构思、以至无拘无束的完成作业,整个课堂活泼自由,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色彩表现的灵感,同时在游戏中也重温了美术基础,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情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创设课堂环境,营造浓郁教学氛围

    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体验,当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院内特有的医药气味,医疗器械的撞击声音,医生、护士们的白大褂,以及人们的面部表情都会使你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与不安。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特定的情境会强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绪,使人产生极大的想做这件事的欲望和动力,利用这一点,我在美术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

    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己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点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另外在教室的前后墙上方,分别写上“爱、情、悟、创”和“心悦、和谐、效率、创造”的标语、有了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可以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三、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似乎存在着较大差异与矛盾。其实不然,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的,美术创作的个体行为是对个性认识与想象的体现,而小组合作可以有许多好处:认知共享、感受交流、方法创造等。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如:教学《设计布置舞台》,将其与学校的艺术节同步进行,在教师的参与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舞台,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被极大的激发了,由于舞台的场景较大内容较多,非一人或一小组就能完成,于是我将舞台设计内容分成若干份,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分配到个人,这样每个人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整个舞台的设计制作,影响学校艺术节的演出。因而,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下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丰富想象

    儿童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美术的教学内容有时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将抽象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1.营造多媒体情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形象,将遥远抽象的美术形象演变过程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上《美丽的盘子》这一课时,盘子的演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从古时候的人使用的盘子到现代人使用的盘子,如果靠老师单调的讲,既抽象乏味又让学生觉得空口无凭。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半坡氏族人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视频,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更直接明了地看到古代人使用的盘子。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盘子最初是用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这样一些死板抽象的知识转变成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想象地再现出来。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多的个性化改革。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美术课堂丰富起来。小学美术教学会受到学生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教师的教学责任更重。发扬小学美术学科的美育作用,利用美术教学从多个方面启迪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艺术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点击次数:147  发布日期:2018/1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