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中学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传授” 林维松

       中学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传授”

    ◎   湖北省钟祥市冷水二中    林维松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跨文化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期教育目标的需要。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学家格林说:“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化。”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字、词、句都反映出某种文化特色,两者相互依承,缺一不可。不了解文化,想轻松的学习,熟练运用这种文化所从属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交际项目,结合单词、句子、语段、课文,比较英汉两种文化在称呼、饮食、节令、称赞、告别等方面的差异

    比如在饮食方面,中国学生对rice, noodle, bowl, chopsticks等更熟悉一些,而在英语国家中,更常见的则是sandwich, hamburger, milk, butter, knife, fork等,这是异;两种文化中都有breakfast, lunch, supper这是同;同时英语国家中又有afternoon tea,这是同中之异。这样比较之后,然后让学生辩明supper, dinner, feast, banquet的区别,学生则由浅入深的在了解文化背景中扩大了词汇量,同时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时令方面,中国学生更多关注是the Spring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 – autumn Day等中国传统节日;在西方,则偏重于Christmas Day, Easter Day, Thanksgiving Day, Fool’s Day等,另外像Now Year’s Day, May Day, Women’s Day, Children’s Day等则是中西方共有的节日。有意识的在具体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导入文化差异,对增强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无疑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当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非是一种优劣比较,而是通过比较增强学生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同时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遗产,尊重西方文化,以免在与英、美国家人士打交道的过程中出差错,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通过词汇教学,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请看这一个例子:

    David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在这里,to eat no fish 和to play the game是两个习语,如果按照直译就离题万里了。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因此to eat no fish表示“忠诚”之意。而to play the game和to play fair同义,引申为为人正直,举止光明正大。这样一来此句便译为“大卫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再如一些表示颜色的单词在英语中可以构成寓意深刻的习惯用语,让人有妙语连珠的感觉。例如a red battle(血战),green hand(生手),black sheep(害群之马),out of blue(预料之外),white lie(善意的谎言)等,当学生熟知单词的文化背景之后,将更有助于他们记忆和运用这些单词,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

    三、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

    新教材的SEFC课文为中国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动的素材,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其中不乏一些经典的文化素材,“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是一篇介绍西方餐桌礼仪的说明文,它分别从餐具的摆放、餐前礼仪、餐中礼仪、餐桌上的谈话礼仪、饮酒礼仪、餐桌礼仪的变迁等几方面全部介绍了西方的餐饮文化。通过学习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学习如何与西方人交往,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增强跨文化理解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再如Body language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不同的文化意识下,其body language所表达的意义是各有不同。如此在中国,当别人正在说话时,为了表示对说话人的尊重和对所谈论话题感兴趣,须直视说话人的眼睛,而在有些国家,这一行为是极为粗鲁且是对人的极不尊重。同时还介绍了国际通用的身势语——smile。课文中就身体语言给出了许多的异与同,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学习他们不仅可以加强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同时减少交际中的误解与误会。

    四、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更多文化知识的另一途径

    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的延伸,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引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英语文学作品或报刊,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可以采用图片、电影、电视多媒体等手段,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作品,学生既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提高听力水平,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英、美国的社会文化,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渗透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刻挖掘词汇和课文中文化信息的能力,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信息,懂得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1.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2.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渗透同步进行,不可离开语言空谈文化或就文化而言文化。

    3.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道明原委,深化知识。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中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学生不仅要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同时还要扫除文化方面的困难。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也只有这样,才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开拓视野,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附:林维松 湖北省钟祥市冷水二中英语教师 大学本科 邮编:431921 电话号码:13797899379 电子信箱:lws7345@163.com


    点击次数:119  发布日期:2018/1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