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对少数民族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策略 代青才仁

    对少数民族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策略

    ◎   青海省玉树市巴塘寄宿小学     代青才仁

    笔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也花了不少心思,熬费了苦心,可是收效不佳。在每次作文前,笔者从选题到开头再到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指导和讲解。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语句不通、内容乏味、中心不明、记流水账等文章。笔者为之而曾经失望过,也反思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慢慢地悟出了一定的道理和原因,发现了自己所用的指导方法不能适应自己所指导的对象。少数民族学生从呀呀学语起,说的是本民族语言,大部分上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汉语表达起步晚、基础差,加之受到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平时交谈习惯用本民族语言,不善于用汉语表达;甚至有些学生胆子小,怕说错话,不敢用汉语表达。这种不良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语序混乱,语句不通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比较少、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现代教育信息相对闭塞,造成他们见识少,知识面窄,使作文表达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家庭教育较差,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有限,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既无经验也无意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有些家长整日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了“只养不育”的局面。有些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寄托给其他亲属照管,这些留守儿童更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必须立足现实,寻找突破,走出一条适应于少数民族小学生写作提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笔者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对少数民族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听说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这不仅说明了进行听说读写的重要性,而且深刻地指出了这四项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然而,在现代教学中还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有些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而忽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这样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而且间接地影响到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听是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听是人对语言信息的认知能力,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说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说话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过程,不仅以一定的语文知识为基础,而且还受制于一定的思维规律。因此听说能力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人的一切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首当其中的活动就是听说话动,没有听说活动这一基础,其它任何活动都难以顺利展开。只有真正认识到听说训练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和训练,那种“重读写,轻听说”的不正常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克服或纠正。

    对少数民族小学生而言,加强听说训练更加重要。因为,他们大部分上学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尝试,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先听后说,效果较好。从识字到组词,从组词造句到连句成段,都实行先听后说。教师先讲,作好示范,并展示相对应的实物、模型、图片,或者用民族语言进行翻译,使学生知道字、词、句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鼓励学生“听听说说”、“看看说说”、“读读说说”、“玩玩说说”、“画画说说”、“演演说说”等。让他们听故事,观看实物、模型、图片,阅读课文,玩游戏,画图画,演节目,再说出来。可让他们先用民族语言说说,再翻译成汉语进行表达。鼓励学生平时用汉语交谈,并明确提出交谈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读写训练

    进入中年级段后,学生已经历过了低年级段的听说训练,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句、段,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个阶段,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学生读了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读和写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加以引导。

    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是少之甚少。经调查,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学生的手上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平时学生只读教材上的课文,知识面狭窄,可感知的新鲜事物很少,写作文时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使学生增加知识面,让学生腹中有物,写作文时得心应手,笔者就开始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一是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室里,让学生自行挑选自己喜欢的读书,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收集作者好的词汇和句子。二是推荐好的图书目录,鼓励学生自觉到图书室阅读,学校图书室没有的书籍,尽量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给孩子购买,并鼓励学生互相借阅,解决了少数民族小学生可供阅读书籍少的问题。三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词汇和句子加与理解、进行分类、灵活运用,分析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是引导学生广读各类有益书籍,克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地啃大本书的现象,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有利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以不断改进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所以,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互不分离的。世上没有不勤学苦练的神枪手。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多读多写,对于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是联系实际,拓展题材

    在中年级阶段,笔者重视学生写作的单项训练,加强遣词造句,小片段的练习,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进入高年级后,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写家乡的景色、写家乡的变化、写民族生活、写民族文化、写民族风情等成篇的文章。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材内容逐渐倾向于城市化,笔者也尝试过让他们学写农村以外、本民族以外的人和事。可这些学生对山外的人和事了解得太少了,他们了解山外的唯一窗口是看电视,可他们平时看的都是“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类的电视剧,很少注意其他新鲜事物,写下的文章不尽人意。为了拓展学生作文题材,笔者就培养学生学会关注新闻的热情。让学生收集每天的电视新闻,利用班会课或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绘声绘色说新闻”活动,学生从中了解了电视中的新人新事,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慢慢的,同学们能在笔下写出山外的新鲜事物。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从而找出一种适应自己教育对象的方法。这就是笔者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策略。

     

     


    点击次数:152  发布日期:2018/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