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美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汪诚生
构建和美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心学校 汪诚生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创新,面向21世纪,阅读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具备健全的人格心理倾向,显现生命的精彩和个性的飞扬。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和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核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本文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为“构建和美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探究进行一点尝试。
一、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构建开放的课堂
古人说:“亲其师,必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老师有感情,值得信任,就特别亲近你,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乐意听从你教导。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发地思考、自由地想象、自主地辩论、自信地感悟。教学古诗《绝句》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尝试转换角色,课伊始老师提出:“这首诗可以选择何种学习方式比较好?”有的认为我喜欢朗读,通过读一读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提出我喜欢表达,通过说一说,发表自己的感受;有的建议我喜欢画画,通过画一画,图文结合,加深感悟。我欣然采纳,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投入了阅读活动,通过自读自悟。稍后,大家各显神通:读的同学用自己的感情朗读对古诗作了精彩的诠释;说的同学发表了独立思考后形成的看法、见解和体会;画的同学构思巧妙,富有创造性,用自己手中的笔勾勒出一幅“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意图。当同学们满载收获时,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到赞叹!由于课堂开放适度,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跨学科渗透恰到好处,扎实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重视了学生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构建和美的课堂
宽松和谐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课堂优质高效的关键所在。和美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尽情彰显个性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倍加呵护每一颗童心,让课堂洋溢浓浓的爱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走月亮》一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和妈妈在一起时快乐、幸福,更多的是体现母女俩之间情真意切,教学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象:妈妈在溪边洗衣服, 在一边玩耍小姑娘会有什么感想?会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看着在妈妈在洗衣,我思绪万千:妈妈真辛苦,不仅在庄稼地里辛勤劳作,还要在菜园里浇水、拔草、施肥,夜晚和小姑娘一起走月亮,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看水塘里的月亮、草丛里的鲜花。有的学生说:我用毛巾为妈妈拭去额上的汗水;把妈妈洗好的衣服晾在衣架上;用野花编成花环自己戴一个,给妈妈戴一个。再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也是那样幸福美好、快乐自由。这是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一种优质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加入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师生进行深入、创造性的互动,从而实现优质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多媒体由于呈现的方式灵活、演示的速度快,省略了繁杂的教学过程,有些中底年级的课文,特别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前,教师把教学内容、文字资料、课文插图制作课件,课上通过简单的操作,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现出课件内容,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课前,我根据课文插图,把月亮、小船、星星等制作成课件。课中播放相关歌曲,配乐朗读课文,大屏幕上展示天空中月亮、小船、星星运动变化情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启发学生想象。最后组织学生观看我国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安全返回的画面,感受宇航员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为本、授课内容的不同情况,利用多媒体课件补充展示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这样,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实效,构建自主的课堂
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良机,鼓励学生多向讨论交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扫除学习上的障碍,进行有效学习。在全班交流过程中,不要事无巨细、盲无目标,而是让学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知识点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谈得尽兴,听得专注,在质疑问难中的思维发生碰撞足以涵盖课文全部的知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将是深刻的。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课件展示很久很久以前的恐龙世界的场景。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恐龙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假设和猜想?首先让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大家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寻找证据,接着引导自主探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多途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印证实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也可以反驳别人的假设和猜想。这样的争论不强求唯一的答案和结果,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对于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求异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大有好处。这将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也许是终身收益、意义深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训练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使学生对于某一现象或问题,提出与传统和习惯相悖的观点,获得言之有理的反向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教学中要指点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要指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针对同一问题允许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五、增强学生自主发展的契机,构建探究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地发表意见。课堂上,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促成思维的飞跃,获得真知灼见。因此,激烈的讨论最终应该相互争鸣,达成共识。一旦存在很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及时用赞许的口吻加以褒奖,予以鼓励。讨论的实质就是求同存异,让学生不仅可以倾听别人的观点,以便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如教学《秉笔直书》,文本详细介绍了太史伯、太史仲是如何不畏惧权贵、不屈服于相国崔杼结果被杀害了的过程。至于太史叔如何不畏惧,怎样不屈服,崔杼的所作所为,课文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描写,没有作出详细的交代。前后文的细微差异,是学生畅所欲言、做批注补空白的好情境,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本的好机会,更是发展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是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别出心裁提出独特见解,形成个性思维最佳良机。
课堂上交流辩论,切忌“只说不思”,讨论重在双方意见、观点的沟通,思考别人观点和反思自己看法,在彼此交流中形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或提出异议;否则,只会使讨论变成“蝉噪鸦鸣”。在讨论中,总会有些学生充当“看客”,置身讨论之外,对讨论漠不关心,对他人观点充耳不闻,只有个别精英学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表演。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者,也没有支持赞同者,怎能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给予期望,让全体学生行动起来,合作探究,共同进步。
新课标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浓厚乐趣和快乐。总之,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教学改革的根基所在,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高效课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