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高考英语阅读理解 孙琇瑛

           

    浅谈高考英语阅读理解

                             ◎    玉田一中     孙琇瑛

    得阅读者得天下,一语道出了阅读在NMET中的分量。高考英语大纲的考察目标是对不同体裁的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它不但要求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而且要求掌握文章中的详细事实与细节;不但要求对于具体事实情节的理解,而且要求对其抽象含义的理解;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既要求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求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既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去理解、分析问题,又要求考生能运用中学生应有的生活常识去分析、理解问题。因此,考生在做阅读理解是必须注重阅读质量。

    阅读质量是表现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素质。质量的核心就是“理解”,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复杂和较长的语句。纵观近几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总词汇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强调考生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提高阅读速度完成阅读量。其次文章的生词量增多导致阅读材料难度增大,考生往往要反复几遍才能读懂。再加之阅读材料使用比较正式的语言,结构复杂的长句及省略和插入语等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在文章中时常出现。这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也影响了根据文章内容去进行推理和判断。另外近几年的高考阅读文章选材更贴近生活实际,题材新颖,包括故事、传记、人物、传说、生活常识、社会文化、天文、史地、科普知识、政治、经济及名人逸事等。体裁也不一,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而且文章多是属于原汁原味的文章,其中文章习语用得较多,涉及英美人的文化生活习惯。最重要的是深层理解及推理判断型题持续增加更加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弄清细节,获取信息是正确把握主旨中心的前提。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往往掌握文中细节的直接理解在试题中所占比例较大。但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已明显减少,而推理、判断、综合类试题大大增加了。要求考生能从字里行间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即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等,而且能把握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且能据此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

    高考英语考试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有:

    一对文章的细节理解。事实细节的提问方式一般有: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3.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 …?

    4. The author states that …

    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where, how, who,)…

    要求考生带着问题到文章中查找相应的细节信息。注意1)数字计算必须写,而不是仅仅心算。 2)重读文章相关部分, 细到每 一个字。3) 注意反话正说、正话反说。4) 注意细心阅读题干和选项。

    二是主旨大意。主旨大意题的设问的形式通常有:

    1.The topic/main idea(point,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______.

    2.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

    3.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deal with)?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5.The best headline/title for this newspaper article would be ______.

    6.The conclusion we can get from the story is _______.

    做这类题时要擅长抓住文章的主题句,因为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阅读时,我们不可忽视短文中开头和结尾。因为它们往往是文章中心的概括和总结。对于没有明显主题句的文章段落要根据文段中所陈述的事实或提供的线索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判断出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为最佳选择,说明了文章的中心。对于文章标题的选择,要排除掉大,小,和偏的题目。

    三是猜测词义题。提问方式有:

    The word      could be best replaced by…

    The      underlined word /The word in bold means/       refers to…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多变的词义。在做这类题时,应对上下文中已知部分进行逻辑上的推理,必要时还要进行语法分析,尤其是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时还要依据常识和经验进行猜测,也可以使用代入法。

    四是推理判断题。

    1.We can conclude/ infer/ imply that…/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2.The writer suggests/ indicates that …

    3.What the writer really means ---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通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去推测文章隐含的意思,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态度、意图等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特别注意1)词中有句、句中有段、段中有篇。2)文章脉络(时间、空间、人物、逻辑、视角)3)以已知判断未知,以文章为基础。还有例如判断文章结构和推断文章作者写作意图的高考试题。有时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接着的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因为每段的第一句实际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题句,然后进行陈述或论述,逐步展开,给予例证,最后把该段内容用一句话来小结,所以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将如何写,或猜一猜,这篇文章大概写什么,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并用心记往,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

    大部分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注意不要粗心,把问题简单化,做题时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理解作者的态度和选择答案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关键词包括一些重要信息的转折词,如but,yet,although,however等,这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作者要转换话题或否定已述内容。表示举例的有such as,for instanse。表示目的的有to this end ,for this purpose,with this object。另一些词如as a result,finally,in conclusion则表示作者对自己所述的事情要做一概括并准备结束所谈及的问题。做题时忌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还有做阅读题读出声,一字一字读,碰到不懂的单词查词典等。阅读时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通过构词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或该词的同位语推测,平时的训练中尽可能地接触各种文章。很多考生对于细节题出错时就是因为对长句的理解不到位。长句分隔现象增多破坏句子连贯性,修饰成分多则造成理解困难,所以要先弄清句子的基本成分,再弄清句子中的各修饰成分在句中作用以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往往容易以自己的主观看法代替作者的观点,各选项间干扰性很大,许多答案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不是最确切的答案。切记要忠于原文,不要主观选择答案。将原文的真正含义理解透彻,用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对照四个选项,选出最切合原文句意的答案。在做完题之后要细心检查,注意题与题之间不能前后矛盾。

    为了取得高考阅读理解的胜利,要把功夫下在平时。词汇量的大小是进行阅读的基石,很难想象没有词汇量如何能完成阅读任务,如果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词汇量,看一篇文章的时候碰不到几个生词,效果可想而知。阅读量的多少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坚持五到六篇阅读,其中一至两篇精读,三到四篇泛读,注意训练分析文章中的长句。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对于泛读文章试着连句或是一目几行。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注意不要逐字逐字地看,或是一句句的看,要把两个或三个句子连起来,一气呵成。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撇开其他的私心杂念,做到心无旁骛,也就是说要把自己思想融入自己在看的文章之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一定要在平时自己做阅读练习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做到一口气看完,不要断断续续,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表明:阅读速度与理解率几乎没有关系。即使有,正好相反:速度越快,理解率越高。阅读速度快,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不要出声或默念,指读,或将英文译成母语然后经过母语去理解所读的内容,对已读过的内容感到不放心或因没看懂,再次倒回去读等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

    总而言之,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加上平时科学的训练就等于高考的阅读高分。


    点击次数:52  发布日期:2018/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