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杨水平
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贵州省岑巩县天星中学 杨水平
随着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增进教学效率。当前,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心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我们要认真探索一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及基本模式。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
教师能从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寻找到更全面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拓宽和丰富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远程资源网上的先进教育方法,运用于自身的教学中,从而弥补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使自己的课讲解得更加细致、生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进入自主式学习的最佳状态之中。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教学《黄河颂》时,可运用电脑制作一段活动画面:①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配上音乐)
②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第一、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感受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后面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平常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手段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先运用多媒体打出黄河全貌、黄河壶口瀑布的投影片,采用播放录象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黄河九曲连环,惊涛澎湃的壮美景象,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中找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模拟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由于学生们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无法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可利用朗读课文,展示课件。把孩子们玩耍时的那种乐趣表现出来。利用精彩的画面,使学生感知了那种无限的趣味。再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反复吟诵优美的语句。使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无穷的趣味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课文的语言美,又感受到了无限的趣味,一种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油然而生。远程教育资源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训练口语交际、写作
语文教学中巧用远程教育资源,有目的地进行口语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训练的具体环境。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时,事先准备好课件
1、展示“马”字书法;
2、比赛查字典——“马”为偏旁的字;
3、抢答(可接龙。)“马”字成语;
4、背诵“马”的成语。
用多种形式,认识了解“马”字的演变特点,了解马与古代人民日常生活和军事活动的密切关系,并借此介绍几种工具书及其用法,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意识和习惯。
历史与马——历史传说中的马。
(1)组长传递“历史传说中的马”的探究体验。
(2)用故事会的形式讲述马的历史传说。
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于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由眼观、脑思、口说、手写,多种感官并用,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感情。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中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远程教育资源,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能在这们学习氛围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声的完美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所学知识,从而弥补学生抽象思维和语言理解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