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浅议 何凯让 扈武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浅议

    ◎  四川省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何凯让

    ◎  四川省青川县三锅小学      扈   武

    摘   要:传统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读写教学中,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关于“读写结合”,百度百科定义为语文教学原则之一。传统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读写教学中,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实践告知我们,“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是从读写的本质上说的;“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从读写结合的作用上说的。读写能力是语文学习中两大支柱能力,教学中将读写有机结合而不是彼此割裂,是符合语文的学科本质和课标要求的。

    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写”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写”专指学生的作文行为,可以是片段写作,可以是整篇写作;广义的“写”指的是包括学生的作文行为在内的一切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动笔行为,包括阅读摘抄、阅读批注等。我以为,语文教学既然离不开阅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读写结合的“写”自然就应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实施。那么,读写应该怎样结合呢?该训练学生写些什么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略谈几点思考。

    一、着眼习惯养成——阅读批注,以写促读

    圈点批注是中学生应高掌握的读书方法,初中生尤其应该培养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头不读书。”这里的“动笔头”首先就是圈点批注。要求学生读书入脑入心,批注文从己出。批注内容包括词句品味、主题理解、情感把握、手法鉴赏等等,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有所侧重,也可以综合批注。这是最基础的读写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批注的过程中,促进阅读理解。

    二、着眼活学活用——随课微写,以读带写

    随课微写作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读写结合方式,比较受一线教师的推崇,可以说方兴未艾。随课微写作以其随课定点,片段写作,反馈及时的特点,宜成为读写结合的常态。作为读写结合的一个策略,笔者认为随课微写作要在总体上遵循单元教学建议的前提下,发掘文本特点,随课拟定写作点,尽量与教材同步,形成一定的写作短时训练序列。

    根据写作内容,随课微写作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写人类。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里描写,人物写得生动形象,富有个性,离不开以上几方面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选用,借鉴、模仿课文经典的人物描写方法自然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生发点。

    2、写物类。写物就是对某种物体(动物、植物、建筑、器具等)的描摹和介绍。和写人要抓住人物特征一样,写物也须从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量,动物的习性、动作等方面着眼入手,同时借助相应的修辞手法,细致描摹刻画以突出物的特征。

    3、写景类。除了写景抒情的散文外,很多文学作品都注重景物描写的穿插点染,这些景物描写根据作者抒发情感的需要,或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环境,或渲染某种气氛,或烘托心中感情,都注重描写顺序和修辞,有时简笔勾画,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浓墨晕染,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借鉴。

    4、叙事类。叙事类文章的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剪裁,安排详略,这方面教材的选文都是典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味感悟,安排片段写作以模仿借鉴。

    当然,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经典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设计句式仿写类、手法仿写类、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仿写类的随课微写作。

    三、着眼观照反思——感悟随记,读写并重

    阅读的最终指向有两个:一是观照社会,反思自我,学会做人,古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此;二是积累写作语言和素材,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学会作文。基于观照反思的感悟随写,读写并重的读写结合策略,恰好很好地整合了这两个目标。

    1、阅读摘抄,心得随写。我们给学生印制了阅读积累摘抄本《语言库》,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优美感人的句子等摘抄下来,同时记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学习感悟可以使针对所摘抄的词句的,也可以是针对整篇文章的。这样做,旨在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入脑入心。

    2、整文整册,写读后感。首先是鼓励学生多读,一方面充实班级图书角,建立图书共享和图书漂流机制;另一方面是以部编版教材中名著导读给定书目为主,适当增补目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名著。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所思,联系社会人生,撰写读后感。我们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读写:一是规定学生的周记或随笔中两大基本内容——所见所闻所感和读后感,包括课内阅和课外自读读后感;二是要求学生寒暑假阅读教材指定名著,撰写读书心得,年级组织读书交流和读后感展评。

    四、着眼全面提升——整篇作文,综合运用

    这实际就是我们通常的作文训练,但又有所不同。传统的作文训练选题大都很随意,当然也有依据单元作文训练安排的,空讲技法的多,或干脆“无为而治”,学生写来,老师批改,然后课堂上读两篇范文,少有“读写结合”的。我们主张的作文训练一定是立足于“读写结合”,单元课文示范,老师引导指路,学生实践整体谋篇,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管建刚.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


    点击次数:44  发布日期:2018/10/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