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陈平
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陈 平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因素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容易形成多种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班内出现部分后进生纯属必然,作为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点。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要转化后进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笔者就几年来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1: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案例1 : 02机电班学生黄某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平时学习上一知半解、得过且过,一到考试就“临时抱佛脚”,蒙混过关。我多次找他谈心,终于了解了其中的原因: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家庭比较富裕,就连毕业后的工作也找好了,自认为没有了后顾之忧,成绩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我讲了“钓竿”和“钓技”的故事,跟他谈将来工作中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帮他补课,慢慢地,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对专业课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专业技术也开始过硬了,最后跻身于班级前十名的行列。
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这门课,喜欢这个老师,才有自发的兴趣与动力去学习。我们要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要满腔热情、诚心诚意地关怀爱护后进生,主动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和爱好等,从而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当他们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当他们做错事时,教师首先应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从老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来谈问题,尽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后进生也有自己的尊严,我们只可以去唤醒他的自尊来改正错误而不能伤害他的自尊。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注意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
故事2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案例2 02汽驾班的方某口才出众、反应敏捷,但不管干什么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刚开始找他谈心时,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不肯说心里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坚持不懈地和他“周旋”了一个多月,终于,他开口了:小学时学习成绩还可以,在六年级时,他代表班级参加校内的演讲比赛,可因为怯场,关键时忘词了,结果得了倒数第一。班主任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认为他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从此不让他参加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久而久之,他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逐渐地对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找来杂志,翻到《蜘蛛的故事》这一页让他仔细阅读,和他一起分析蜘蛛成功的秘诀——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帮他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很快他解除了心理障碍,毕业时,他不但专业优秀,而且还拿到驾驶证。
体会:多数后进生本来也有较高的学习欲望,但有时会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习上的暂时失败,这时,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给予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就是说逆耳的忠言能对人有好处,可是对人的批评非得是逆耳之声吗?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和陈旧。因为批评的方式,态度等细节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有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不愿批评,即使批评也总轻描淡写,而对待一般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却是异常苛刻,用挖苦的、刻薄的、极易损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批评学生,由于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因此,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反感,甚至产生“我不帮你老师学”的想法,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教育家魏书生说得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 后进生的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但后进生并非一无长处,我们应扬长避短,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因此,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需要教师有耐心,有信心,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家,后进生是可以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