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途径探究 李云超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途径探究
◎ 云南省巍山县大仓镇甸中小学 李云超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善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心灵感受和深切体验,并将把自己的心灵感受和体验运用在阅读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读书的主人,多鼓励和引导他们多读、精读,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在学习中运用、在学习中提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途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阅读教学的目标要盯住学生终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强调在大语文观下再去研究具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教学思维的原点和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同时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一、依据新课标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要从制定教学目标入手,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过程中,我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从知识、过程以及情感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且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对其中存在的生词、生字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则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练习并且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的想象,体悟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把握中心思想。总而言之,在学生进行文章词句理解的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实际情感,实现中心思想的深入把握,提升整个教学的有效性。
二、紧扣目标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制定之后,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实施情况来设置阅读教学内容,并且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进而确保二者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可以更好把握到阅读的重点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完成了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那么就可以在原有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加工、调整,确保教师与学生在良好学习氛围中达到较好的互动状态,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小学阶段学生在性格以及心理上的特点,利用其好奇心重的特点来进行文章内容的不断开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小草和大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学,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之后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教学情境,为小草和大树来设计一段生动的对话,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练习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实际的课文中,不断的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心理、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高阅读教学的多样化,特别要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例如,在《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段牛郎织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课文的内容,之后教师借助一定的引导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的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合理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以及所要表达出的情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推动作用,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例如,在对《人间处处有真情》这篇阅读进行讲解时,其就选择了提问的方式来完成相关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发问,可促使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境中。情景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选择此方法进行教学时,应考虑到其是否适合当实际教学环境,以便确保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六、突破课堂限制开拓语文学习空间
遵循大语文观进行阅读教学,要将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触或认识社会的一个模拟室,将整个社会当做学生接受和学习语文的活生生的大课堂,通过课外阅读积累语文知识。
(1)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在晨会、课堂作业完成后等一切校内可以利用的点滴时间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寓言或故事。生动有趣的人物、丰富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一颗颗小小的心灵产生的感染力、诱惑力非常大。
(2)树立读书榜样,在家长配合下,共同引导一部分学生先看课外书,然后给这些领头羊展示的舞台,请他们代替教师朗(下转第29页)(上接第30页)读、讲故事,让他们在鼓励和赞赏中带领其他学生读书。
(3)成立课外阅读俱乐部。以课外阅读能手为龙头,按照家庭住址就近、好朋友关系相结合等原则,三五人结伴,每周开展一次集体读书活动。
总之,追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首先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从而在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时可通过结合教学目标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要求。同时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灌输的行为,在恰当的教学环境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9):28.
[2]杜凤霞.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2,(01).
[3]唐英姿.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20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