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洛松青梅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   青海省玉树市巴塘乡寄宿制小学   洛松青梅

    学生仅有阅读兴趣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阅读教学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提供阅读时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大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以自主阅读的习惯等等。因此,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当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阅读的目的。

    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1、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感到温馨、舒适,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能使学生童真浪漫、流露真情。独立大胆地发现见解,从自由地发现、创造,迸发创新的火花。

    2、利用课文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文字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美,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幼小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语文教师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动情处,会将学生引入情境,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有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有的则可以将文本与学生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生活体验引进课堂。

    4、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曲、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四、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1、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2、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

    3、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点、阅读理解的着重点、思维发展的质疑点,能力提高的训练点、情感体会的融合点进行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体现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真正构建了开放的课堂。


    点击次数:144  发布日期:2018/7/19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