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焕发数学生命活力 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段海侠

    焕发数学生命活力  构建数学有效课堂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初级中学   段海侠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理想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会说:只有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创设情境”已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例如教学七年级数学《认识三角形》时,我抓住中学生追星的现象,针对中学生大都非常喜欢篮球明星姚明的现实,设计了问题情境。我用多媒体投影给出了姚明的图片,并用文字给出了姚明小档案:身高226cm,体重125kg,臂展221cm,腿长141cm。提出问题:有人说,姚明步子大,一步能走3米多。你相信吗?说说你的理由。问题一提出,马上吸引了学生。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认识了三角形后,你一定能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出理由的。学生带着一种冲动,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认识三角形》这一节的学习之中,不但关于姚明的问题解决了,更为重要的是,三条线段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构成三角形的知识难点被学生在兴奋中突破了。

    二、回归数学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数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分析和研究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的联系,将数学理论回归到生活情景中去,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兴趣不衰、探索不止。因此,一线数学教师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科学地改编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周围生活的切合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引导学生借用生活中的经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如我在执教《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学过程是这样开始的:师:大家知道我们当地讲的“天狗吃月亮”吗?它实质是自然现象——月全食。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两张透明圆纸片(一张上画有大圆代表地球,一张上画有小圆代表月亮)演示月全食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用数学眼光看,抽象出两圆的位置关系是怎么变化的?试运用所学的知识,猜想说明。 生甲(边摆边说):两圆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再相切、相离。 生乙:根据交点个数可以确定两圆位置关系有:没有交点的叫相离,只有一个交点的叫相切,有两个交点的叫相交。 师:相离分为两种情况:一个外离,一个内含,不叫内离,想一想,为什么?相切又包含两种情况:一个外切,一个内切。 师:这五种情况可以抽象出平面图形,请看屏幕上的几种情况。(用多媒体抽象出刚才学生总结的五种情况,即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内含、内切,相交,外切,外离五种。)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由于学生有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学习经验、感性理性认识,这可以迁移到两圆关系认识上,比较适合学生自学,能培养学生的正迁移学习能力。而经过整合教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形象地揭示了两圆位置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充分挖掘学生数学潜能,而且使学生体验理解创新获取新知构建合理知能结构的价值,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为下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经历感知、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等过程,所以数学活动不能过久、过多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原则,设计梯度清晰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并且对学生能力提高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巩固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练习要及时,让学生对所获得信息要及时反复循环,当堂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练习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3练习要有层次性,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练习题,做到以简驭繁,由易到难,既有坡度又有跨度;对练习题的设计,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中等生“吃得消”,使优等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纠正错误,选择判断、选择题;为巩固概念,选择基础变式题;为拓宽思路,选择多变、多解题等。同时,练习时教师要有反馈,当堂练习及时给与反馈,作出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要及时解决。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才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初中数学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点击次数:151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