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走路”“坐车”巧搭配 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于淑芹

    “走路”“坐车”巧搭配   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    于淑芹

    我们一行人登泰山,一半的人选择徒步攀登,一半的人选择坐缆车游览。当徒步者气喘吁吁登上泰山之巅时,坐缆车者早已登上了山顶。当徒步者滔滔不绝地讲述沿途美景和攀登的切身感受时,坐缆车者却只有望洋兴叹了。是啊,自己走路,虽然慢了,却欣赏了一路的风景,收获了丰富的体验!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同样如此,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印象会很深,但耗时会很长;如果完全由老师传授,耗时虽然缩短,但学习效果就很难说了。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场旅行,艰险路段不妨搭搭车,但更多的路程需要学生自己走,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一路美景。

    一、适时坐车,达成功彼岸

    学生需要自主学习,需要“自己走路”,是不是教师就必须“退”下来做一个“旁观者”呢?我认为衡量一节课是不是学生自主的课堂,不能简单地看师生间的时间分配。思想品德课的有些内容理论性很强,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如果光凭学生自己“走路”很难到达目的地,这就需要老师下大气力去引导,甚至去讲!如果老师的精讲点拨能激发学生兴趣、指点学生迷津,促进学生的生成,即便“占用”的时间多一些,也否认不了学生的自主性。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制于教师,纵然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其自主学习也是虚假的。时下这样的课举不胜举,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退避三舍”;为体现学生的能动,教师主动“让位”;明知力不胜任,却要学生去探究;明知学生“跑偏”,却由学生去兜圈,结果只能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无谓的消耗。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己学习。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有限,学习能力不高,需要教师引领、参与和调度。学生知识的获得既要靠“走路”,必要时也需要“坐车”,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率的学习。

    初四教材第二课的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性非常强,只靠学生自己走路很难到达目的地。怎么办?必要的时候可以“以车代步”。我认为本课教学的突破口就在第一自然段,弄懂了我国的六大经济成分,后面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等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怎样打通这一突破口呢?先让学生自己走走,感知一下路况,即呈现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在学生对我国的六种经济成分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再用车带着学生走一段,我抛出问题:你父母的工作单位是什么?你觉得你父母的工作单位属于哪种经济成分?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图有三点:一、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如果学生能准确地判断出父母单位所属的经济成分,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意会了这六种经济成分的区别,教学目标已然实现,老师就不用啰嗦着讲了;三、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规范问题、精讲问题。由于这一问题是学生感兴趣而且是可以驾驭的,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基本能判断出其父母工作单位的性质。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我及时捕捉生成,适时地阐述了国有经济的特点及所涉及领域,这就为后面分析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了铺垫。最可喜的是,因为该问题涉及到了父母的工作,所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扫以往的沉闷乏味。快乐地走路,轻松地坐车,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二、边走边看,赏一路美景

    “现在的学生心思根本就不在学习上,讲了那么多遍的题,他们还是错”。这可能是老师们共同的心声。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于是,在抱怨的同时又不得一遍一遍重复地讲。其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去探索,始终坐在“车”上,才会反复出错。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学生听烦了,坐车坐腻了,还怎么记得住?殊不知智慧的获得不是练,而是实践、体验、感悟、思考,需要经常“下车”自己走走。为什么不让学生“下车”?因为我们太急功近利了,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一口气都教给学生,恨不得让学生永远在车上坐着,用最短的时间迅速游遍整座城市。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学生当做产品,以为只要由外而内的雕琢几下就行了,却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由内而外变化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多点智慧和耐心,从根本上尊重和依靠学生,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用教师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学会的,不需教师讲;当学生真正弄不明白的时候,老师的精讲点拨才是雪中送炭。

    反思自己,教学多年,站在讲台上,很少想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维、有个性的生命个体,我只觉得他们是一个个缺少知识,缺少学习热情,缺少学习方法的求知者。于是,不停地讲啊讲啊,结果又如何呢?选择题的讲评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头痛的事情,二十几个选择题,几乎每道题都有人错,不讲,学生不会,一个个讲吧,耗时费力,一节课下来自己累得声音嘶哑,但下次做同样的选择题学生照错不误!为什么?很简单,学生一直坐在“车”上,有的可能已经睡着了!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选择题的讲评方式,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讨,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各组都解决不了的才轮到老师出马引导解决。学生忙忙碌碌、老师轻轻松松,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所有人的疑难问题,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经常性地让学生自己“走路”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提倡学生自主的课堂,但自主的方式、自主的程度是可以灵活选择的。遇到艰险路段可以让学生“坐车”,但学生能够“自己走”的时候,即使慢点也要大胆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走”。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做到了有的放矢,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果、有效用的学习!


    点击次数:73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