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冀会玲
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初级中学 冀会玲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更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阅读、思考、讨论,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最终达成有效阅读教学目标。
一、利用文本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其中选编的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利用教材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去阅读,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导语设计、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中,以及讲课过程中为加深理解而设计的阅读中,教师要多加用心,精心设计。做得好,会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产生兴趣。
如:笔者在讲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唱歌代表着高兴、愉快。我们都喜欢听唱歌,今天我们就到云南听一次歌会吧!看看那里唱歌的环境,唱歌的人,看看歌会的形式、规模,听听唱歌的腔调、唱歌的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些期待走进课文吧!”这样设计会让学生产生许多期盼,会吸引着学生去读课文。再如:教师范读课文时,可以配上好听的音乐,老师要读得投入,读出感情,读出节奏;也可播放别人的朗读。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读的乐趣。学生自读时,要让学生带着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去读,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语文老师都要精心设计,让课文内容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去阅读。这样学生对阅读就会逐渐感兴趣,慢慢地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
二、结合语境,把握文章整体之美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文本语境,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地把握文章主旨,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结合语境,读懂作者。文本细读的大语境是指作者创作文本时的社会生活情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阅读教学时,联系大语境也是实现文本细读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有两个典故,一是姜子牙在渭河垂钓得遇周文王,受周文王赏识重用,助周灭商;二是伊尹乘小舟从日月旁经过被商汤聘请重用,助商灭夏。要理解诗人李白在此处用典的意图,就得联系李白的生平经历。原来在写作此诗时,李白受权贵排挤,被迫离开长安,抑郁苦闷下写了这首诗,此处用典是用古人的经历来安慰自己,古人能有这等机遇,自己未必没有,对于自己能受朝廷重用又再次充满了希望。联系语境,品味感情。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更开颜”,诗中的“喜”字用得妙。作者写红军过雪山时,为什么要突出“喜”呢?联系当时的红军长征情景,因为翻过雪山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目的地就在前面,三军即将会师。所以用“喜”既突出了红军战士过雪山时的乐观心情,又表现了战士们对胜利的信心。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才能体味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文本细读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营造恰当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体味文本结构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情感。如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收到异于传统教学的特别效果,呈现别样的精彩。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一味强调教师的指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阅读积极性不高,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峡》这篇文言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己尝试翻译课文段落,然后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予以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词语和句子,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词语含义、句式特点和课文大意,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例如,在讲解《论语十则》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同桌一起讨论“说”“知”等字的读音、意义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效的阅读教学,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