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巧用信息技术 增添语文魅力 郭秀萍

    巧用信息技术   增添语文魅力

    ◎   陕西省大荔县城关镇婆合小学   郭秀萍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与生活又息息相关,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应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实际上小学语文课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课堂氛围有些沉闷。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多层面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构筑广阔生活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心灵交流,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利于知识拓展,深化学生体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我再让学生一边看电子白板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 。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巧用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释,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空了。

    三、立足学生个性,做到真正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的原则,若仅依靠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很难做到这一点,而教育信息化的运用可以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管理软件,随时诊断出学生知识的缺陷,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找出知道的盲点,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利于老师“发现式”教学,为实现个性化教学创造了必要的途径。

    例如我在进行“神”这个生字教学时,先给学生讲解了左边的偏旁是“示字旁”而不是“衣字旁”,有少数学生就容易记住和区分这两个偏旁,而一大部分学生却分不清这两个偏旁,运用信息化教学媒体和手段这一问题就引刃而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将课堂设计成灵活性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在口述完之后,我将出示分解这个“神”字的幻灯片,将该字一笔一划的分解开来让学生书空,这样更好的区分和加深该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如果你已经完全弄懂了,就可以直接点击下一步学习任务,进行继续深一层次的学习,如果你还不能完全区分“礻”和“衤”那么你就可以点击我事先设计好的动画模拟再一次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从观察中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的区别,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的得到满足,从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封闭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在网上检索,在线学习和在线交流拓宽知识面,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的新认识。网络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其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拓展有效的空间。

    我在教学《鲸》、《松鼠》等课文时,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则让这门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点击次数:81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