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对策 杨敏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对策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杨 敏
阅读兴趣与习惯是对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未来社会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章节明确提出了大班幼儿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具体目标,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促进阅读能力增长,将为他们顺利迈入小学及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所观察的大一班幼儿,调查发现,全班54人,只有寥寥四、五人光顾过图书角,他们翻书速度快,来去匆匆,阅读现象及习惯令人十分担忧。为此,我认为在班级中开展幼儿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活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以及塑造效应”,早期阅读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必经途径,为幼儿创设适合他们的阅读环境尤为重要。良好的阅读环境应该是安静优美、明亮舒适、自由温馨并且有文学氛围的阅读场所。
首先在班级阅读环境创设方面下足功夫,空间大改变,把传统的图书角变成“快乐书屋”,其次增加“图文并茂的对话墙”,“古诗欣赏墙”,努力做到在硬件环境上满足幼儿心理需求,迎合幼儿阅读口味。
(一)营造温馨童趣的阅读环境——“快乐书屋 ”。
1.场地设置:相对安静、光线充足的靠窗并远离较为嘈杂的地方。地上镶嵌漂亮、柔软的泡沫垫,配上彩色玩具靠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墙上粘贴幼儿喜闻乐见的动画图案和简单的文字符号,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服有特色的阅读环境。
2.材料提供:书柜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专业儿童书架,方便孩子们取放自如;阅读书物丰富多样,数量充足,归类摆放,如《幼儿智力世界》、《红袋鼠》,经典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另外,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学习卡,画笔、彩色小方纸也放入书屋,供孩子们互动操作。
(二)打造图文并茂的对话墙,形成阅读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教室里最大的墙上,师生共同打造对话墙:色彩斑斓的图画,形象栩栩如生的动植物,视觉冲击,吸引幼儿眼求;图画旁边配有简单常见的文字符号,有的字躲藏起来,需要孩子自己猜猜看,动手找一找,既趣味又好玩,自由轻松乐在其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快乐阅读情绪,为幼儿阅读前做好心理准备。
在教室较小的墙上,设计张贴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经典古诗,形成班级特色的文化氛围。对话墙的内容定期更换,确保幼儿阅读兴趣持续增浓。
二、建立和睦互动的阅读关系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自由、互动、接纳、丰富、支持的语言环境”。
真正好的阅读环境,不仅有良好的阅读硬件环境温馨的场地、童趣的书架、好看的书籍外,实质上作为阅读的主人,是阅读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是阅读活动中重要的因素。
(一)零距离的师生互动:教师零距离接近孩子,蹲下做孩子的玩伴,陪同孩子看书交流,倾听欣赏童言,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阅读积极性更高,阅读效果明显。
(二)愉悦的幼儿间互动:同伴共同讨论书中兴趣点,对书上的某些常见的文字感兴趣,哪些字跟自己的名字有关,幼儿间的这种相互交流、合作,发展了幼儿阅读能力,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意。
(三)充满智慧的亲子互动:班级中有幼儿家长订了《育儿周刊》,鼓励孩子周末与家长一起阅读《育儿周刊》上的故事,做文字游戏,找找报纸上哪些字自己喜欢等等,周一来幼儿园后,把亲子阅读的快乐分享给朋友,以点带面影响感染其他幼儿,激发他们回家与家长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阅读多彩化、艺术化
(一)巧妙合理利用时间
入园晨间接待开放一个区域活动—— “快乐书屋 ”,午睡前十分钟故事欣赏,放学前五分钟的好绘本介绍或者古诗朗诵;每日班级幼儿自选区域活动,发挥老师引导作用,活动目标具体明确,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区域活动、适当增加幼儿阅读的时间。
(二)欲擒故纵推荐好书,老师制作PPT激发幼儿强烈阅读欲望
班级添置了很多新绘本,每个幼儿的兴趣喜好不一,老师根据孩子的特好采用“钓鱼”式吸引幼儿阅读;把经典的故事制作成PPT激发幼儿强烈阅读欲望和良好的阅读情绪。
(三)有层次地不断完善阅读区规则
如:爱惜书物,阅读结束后物归原处;小声说话,安静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包容心对待破书现象,幼儿自己管理书物,修补破书等等。
(四)投其所好,幼儿喜欢的美工操作
在阅读区里投放画笔等工具,迎合幼儿喜欢画画、剪贴的爱好,放手让幼儿自主自在“书画”阅读心得,制作自己的绘本。
(五)故事情境模仿秀
戴上头饰,穿上制自衣装,拿上道具,幼儿自由发挥表演故事中的情节。
四、重视集体教学,促进幼儿阅读习惯养成
培根:“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幼儿阅读习惯也如此。
幼儿园集体教学是最常见、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下转第69页)(上接第72页)坚持在集体教学中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情感与习惯,假以时日,效果逐渐显示出来。
(一)“语言”集体活动中阅读习惯的养成
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进行的,往往注意的是画面,他们的目光被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有顺序地阅读。在语言教学中,要教会幼儿有顺序地阅读,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知道阅读书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
大班幼儿已认识数字,教师在“语言”集体活动着重引导他们按书的页码顺序翻阅图书,掌握并使用看书最基本的方法,持之以恒变成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常训练“三心” “四到”阅读习惯
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习惯可以通过训练来完成。
在看书过程中,大多数幼儿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阅读质量差,运用分组练习法,着重训练幼儿手、口、眼协调一致看书,慢慢养成“三心” (专心、细心、耐心)、“四到” (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好习惯,切实体会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要由一幅一幅的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完整的故事内容。
(三)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理解力
在美术活动中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对各种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的关系注意仔细观察、分析、判断,引导幼儿对图画进行概括,讲出大致书的内容,达到阅读效果。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简而言之,大班早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就是促进幼儿喜欢书、专心阅读,在阅读快乐中成长,把阅读活动日积月累形成一件自然的常事,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孩子生活中的必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