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念好“四字经” 促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 刘梅

    念好“四字经” 促小规模学校内涵发展

    ◎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教研室   刘   梅

    当前,随着生育人口逐年自然减少、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民工子女随迁就读等原因,农村小规模学校成为一个特殊常态化的存在。然而,这些小规模学校留不住教师、学生流失,教育管理水平不高, 小规模学校成为“小而差”“小而弱”代名词。因此,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之道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再次,笔者谈几点思考。

    一、念好“规”字经,统筹规划好小规模学校

    1、科学规划县域教育与学校建设发展。合理布局学校网点。因地制宜,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学校。在居住分散的山区根据需要布局寄宿制学校。在人口稀少、偏远不便的地区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分类建设发展。比如,永久保留学校、寄宿与半寄宿的乡村学校和当前必须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等。

    2、推进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各校建立标准化建设台账,推进城乡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计划,支持基础薄弱的寄宿制学校改善条件。推进中小学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结合“光网四川”等项目推进农村学校远程教育,探索“智慧课堂”“专递课堂”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扩大远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以信息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薄弱学校辐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整合多方力量。农村小规模学校有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多方力量,寻求打破部门分割的管理格局,统筹小规模学校发展大计,鼓励和支持小规模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发展。

    二、念好“教”字经,推进小班额个性化教学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尝试。同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对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情况,督促每一位教师按照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把讲的权力,说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实施小班额个性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2、营造良好教学环境。一是美化教室。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美化应适时切换,呈动态型。其特点应是温馨、赏心悦目,又是积极向上,更是师生作品的展示阵地。二是灵活编排座位。课桌椅的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小班额个性化教学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提供了可能,课桌椅摆放应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交流互动。三是细化班级管理细则。以班级为单位,分组细化管理。

    3、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引领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参与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用分层教学、角色教学、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4、优化教学过程。一是精心备课,依托教材,立足学生,注重基础,适当拓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主动积极的活动方式、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等等,在备课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预先准备多套方案,视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推出,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而且备课时,还要注意对个别学生指导的连贯性。二是精心上课、精讲多动、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关注差异。教学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三是作业布置与批改多层次、多面批。作业设计精炼实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量适度,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设计弹性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分层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体现教学要求的分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层,不强求一律相同,避免“吃不饱”“完不成”的状况。四是抓反复、勤辅导。要根据学生实际重视个别辅导,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帮助,不忽视每一个学生的辅导,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辅导还要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五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及时考核。教学中,采取当堂测试、周小测、月大测等多种考核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六是优化评价办法。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重在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语言的、体态的、动作的,甚至有时候组织一个简单的仪式,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尤其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和多元的评价。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的进程。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机制。

    三、念好“盟”字经,推进城乡联盟办学模式

    1、管理资源共享。通过联盟学校管理层互访、结队和干部互派,促进城乡学校在管理理念、管理办法等方面深度融合,促进联盟学校共同发展。

    2、教学资源共享。联盟城乡学校间教师互换、学生互动,提升联盟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生源回流。

    3、保障资源共享。互换期间,乡村学校教师在城镇学校可享受农村学校教师相关待遇,城镇学校教师在乡村学校作为支教对待;乡村学校学生在城镇学校仍享受农村学校学生相关资助政策。

    4、活动资源共享。联盟学校间教学、德育、艺体等活动深度合作,在互动中共同提高育人质量。将结队联盟的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捆绑考核、纳入全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四、念好“师”字经,激发乡村教师队伍活力

    1、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落实朝天区教师区管校聘管理办法,建立城乡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动态调整机制。编制部门可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全面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推行全员聘用制,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逐步建立“机构编制部门总量控编、动态核编,教育部门统筹用编,学校自主用人”的用人机制。

    2、强化乡村教师待遇保障。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区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将边远山区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政府住房保障体系,通过新建、租赁等多种方式提供房源。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从教且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鼓励,大力宣传优秀乡村教师。

    3、确立“三大体系”,做好教师精神引领。一是确立教师发展的思想体系。人贵有志,校贵有神,精神和思想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尽责,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造的“五个特别”精神武装教师思想,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当学生满意的教师”为奋斗目标,激发教师干事创业动力。二是确立教师发展的精神体系。培养教师“以校为家,视责任如泰山,视发展如生命,视学生如上帝”团队精神。三是确立教师发展的名师工程体系。教师的舞台是课堂,教师的成就在事业,教师的价值在育人。只有重视“名师工程”建设,才能成为名校。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综合考评,做好各类评优选模工作,让全体教师学有榜样,赶有典型,追有目标。

    4、强化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教师。一要做到理论学习制度化。完善教师学习制度,实施“三个三”措施,一是“三定”:各类学习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二是“三个20分钟”:每周行政会上校长组织行政班子成员学习20分钟,每次教师会由业务副校长组织教师学习20分钟,每天上班要求教师自学20分钟。三是“三个一”:每位教师每年自订一份理论刊物,每期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年作一本学习笔记。二要学习内容实用化。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三要学习形式多样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请市、区各级专家来校进行辅导讲座,实现专业引领;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级观摩、学习活动,开阔视野。校内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分散自学等形式,做到理论学习与解决教学具体问题相结合,多媒体技术和常规教育相结合,增强教师学习效果。


    点击次数:34  发布日期:2018/6/1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