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作文教学“四步走” 许娟

    作文教学“四步走”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中心学校   许   娟

    语文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熏陶,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作文作为语文知识综合能力的具体呈现,它的教学更负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想搞好作文教学,可不是只凭一朝一夕的付出,就能获取一劳永逸的结果,它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内化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初接触作文,无所适从、无处下笔是他们普遍面临的窘境。如何让孩子们摆脱窘境,在作文练习中如鱼得水,还得依赖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

    而作文教学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软肋,有心为之,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不如所愿。我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历程中也曾困惑不已,无从下手。然而在屡次的作文教学中,经过多番尝试和经验积累,我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略有些心得,通过“四步走”,也看出了一些好的效果,今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

    第一步:垒好基础

    三年级孩子以前的写作水平仅限于造句写话,通过简短的语句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出来。虽然简单直白,但它是培养习作能力的“前奏”,“前奏”的调子弹好了,整个习作的“交响曲”就能惊艳登场,因此造句写话这一环节的能量不可低估。在写作文前必须铺设好造句写话的能力基础,培养学生对造句写话的兴趣,鼓励他们自由写话,写自己所想,完成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激起他们产生用笔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的念头,不做过高的要求。

    长期的写话积累后,注意将造句写话从平淡简洁的一句话拓展到生动的几句话,甚至延伸至精彩的一段话,直至一篇小作文。如:我常以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植物为主题让孩子们尝试描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图片或一些视频片段,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所见的景象。在一句话表述成功的情况下加大难度,再用一段话描述,这时我会适时提些问题引导孩子捋顺思路,讲出通顺的一段话后,将自己的表述写在笔记本上,同学间相互交流品评,指出他人描述的精彩之处及不足之处,大家共享经验。

    一次教学中,我出示了一张菊花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我请孩子们说说这幅图片。有的说,菊花的颜色真漂亮;也有的说,菊花长得很美丽;还有的说,菊花在秋天开放……接着,我问孩子们:你看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菊花都有哪些形状呢?你闻过菊花的味道吗?它的味道是怎样的?它一般在什么季节开放?有谁喝过菊花茶吗?给我们介绍介绍行吗?孩子们对我的一系列问题给予了多种多样的精彩答案,他们在回答我问题的同时,其实也完成了口语描述的过程。我请孩子们再谈谈自己现在对菊花的了解,孩子们将刚才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信息加入了描述中,将菊花的形、味、色、价值等方面串联起来加以表述,完成了从一句话拓展到一段话的飞跃。我让孩子们将刚才的发言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学习小组之间交流品赏,指出谁的描述更具体生动。然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大家互赏互品,集优去劣,完善自己刚才的小练笔。

    如此这般的长期练习,为后面的作文教学垒好了坚实的写作基础。

    第二步:看好实践

    在孩子们有了动笔能力后,为积累素材,我常鼓励孩子从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感受事物,接触他人,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世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切实感悟,写真话,表真事,抒真情。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深刻地铭刻于读者的心里,打动读者。

    例如:我让孩子们经常帮家长干家务,减轻家长的负担。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谈谈干家务的过程及感受,孩子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大多数孩子都能将干家务的过程阐述得条理清晰。在谈感受时,孩子们更是感触多多:有的说,干家务很累但很愉快,因为原来自己也能做不少事情了;有的说,在干家务时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要好好孝顺父母;还有甚者说,想发明一些东西来减轻干家务的劳累程度……孩子们的感悟是我平时的说教产生不了的,正是自己的亲力亲为才有了他们的深刻感受,很是打动我。然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发言用文字表现出来,虽然形似课堂语录,但无形中却完成了一次小作文,取自真情实感的作文当然感人至深。实践中得来的真实感受,由外化的身体感觉内化为心理感知,怎能让学生进入无物可写、无情可抒的困境?实践为写作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使孩子们终身受用。

    第三步:用好课外

    有了写作的素材后,为了提高孩子们遣词造句、谋篇构局的能力,我让孩子们多阅读一些课外书。我有重点地推荐了一些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科普知识等优秀书籍,鼓励孩子们阅读。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读故事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孩子们从书本中获取了大量的词汇和文章写作的技能技巧,这些积累起来的技能技巧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去构建的。

    在孩子们的阅读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相互之间交流自己阅读的故事或从书上获取的知识。通过口语的表达交流,增强孩子们感受情绪、组织语句的能力。班里的孩子们将自己读过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为作文增色不少。另外,孩子们由于读课外书所丰富的奇思妙想,创意百出地呈现于作文中。只要符合要求,异于他人、想象独特的作文就是好作文,纵使天马行空,也叫读者遐想连篇。

    另外,孩子们从课外阅读中也获得了灵魂上的升华,从书中的人物身上获得了一些优秀的品质熏陶。渐渐地,他们在对待事物时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他们的意识也有了理性的痕迹,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明白了谅解和理解的价值,晓得了对与错的界限。这些所得让他们的作文中有了一些思想深度,在叙事的同时也有感情的宣泄。有了情节有了情感,才能让孩子们的作文走向成熟。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效果超乎想象!

    第四步:抓好润色

    在学生拥有了写作的素材及谋篇构局的能力后,在学生的词句润色上再下功夫。挑出一些简洁的文段让大家品读,然后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上好词修饰作文,使作文更加的丰满起来。

    例如:我曾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在树下乘凉的老人图,然后在旁边出示了一段简短的文字——有一位老人,躺在树下的凉椅上乘凉。然后让学生扩写这段话,又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带有括号的这段话——在(  )的地方,有一位(  )的老人,在(  )的时候,(  )地躺在(   )的凉椅上。凉椅摆放在一棵(    )的树下,他(   )地在乘凉。他的脸上(   ),他可能在想(    )……孩子们的填法多样,用异彩纷呈的词语,将这段文字的内容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再呈现于大家眼前。然后我让孩子们比较前后两段话的区别,通过对比,孩子们能体会出扩展后的句子更加形象,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整个润色的过程却如此简单,孩子们写好作文的信心也倍增。

    在大量的润色练习中,孩子们逐渐掌握了这种形式,也认可了这种练习的功效。孩子们在自己写作文时,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先在心中简单地打个初稿,搭建起作文的“骨架”,然后再用填空的形式润色修饰,使自己的作文语句美起来了,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给人感同身受的吸引力。回想孩子的整个写作过程就是在“骨架”上包上“皮肉”的过程,简简单单但绝对奏效。润色过后的作文集合了美词、美句,美文自然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读过后欲罢不能。

    “条条大道通罗马。”作文教学形似复杂,难出成绩,但当你潜心介入其中,即可发现其中也蕴含着不少制胜的诀窍。虽然我循着“四步走”在教学作文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全面之处仍然存在。不过,我还会不断前进,继续追寻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技能,为更有效的作文教学再觅捷径,实现作文教学的挥洒自如!


    点击次数:61  发布日期:2018/5/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