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罗建忠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   罗建忠

    课堂教学形式已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单向式”教学发展成为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双向式”教学,并继续向师生间的纵向交流与学生间的横向交流的相结合的“多向式教学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很难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它必须有个转变过程,而我所说的“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就是一个向多项式教学转变的大胆的尝试。

    自学指的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学法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突破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学生的主体行为,老师的作用是如何指导和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和引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独立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获得真理的重要措施,实际上,我国古代就有教育家提倡自学。如孟子主张“自得”(即自己求得之意);朱熹强调的“读书是自己读书,为学是自己为学”。当然,自学不能自发的也不可能自然的就会了,必须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促其转化。而转化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

       “施教三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学生自学,我想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自学,教师的引导、点拨,即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同时又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锻炼独立探索讲座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做到“自化”“自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这问题我就本人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我主要从阅读—设疑—提问—议论—总结,这几个要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指导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教材可以看作是学生的指向标,从小学到中学,学生都没有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尤其是数学课本,内容枯燥、单一,没有情趣,学生停留在文字上,满足识字而不讲穷它的意义,不善于深入思考、钻研问题的内在联系。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列出数学目标,引导帮助他们阅读,让其放开思维。我所列出的目标既有前后的知识的衔接,又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体现出本节的重点、难点。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看书时,很快看完,不理解、不专心。急着要老师讲解,出现这些情况,说明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反复说明要学好数学,非学会阅读数学教材不可,同时,我边领读边讲解教材,有意识地领着学生研读课本上的重点内容,认真地推敲概念、定理、法则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概括段意练习格式等等。经过我的带读示范,他们也逐渐形成了阅读习惯,懂得了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找出疑点,巧妙设疑。

    宋代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学生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也是创造的基础。有疑问才去学习,才去思维,为了很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存疑、生疑,学会质疑,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自学式引疑法引导学生存、生疑、质疑。

    自学式引疑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例题后,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想不出的原因,激发学生形成渴望寻求就知识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学习初二下学期第十八章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学生们在看赵爽弦图时,就产生了这种疑问:这个图形就有这一种旋转法吗?于是就继续用4个直角三角板继续拼摆起来,结果学生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完成了拼图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学后有存疑、生疑就会迫切需要释疑(急于求得答案),从而就会积极思考,求得答案,进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了。

    三、指导学生会“问”,以求提高。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不仅要遵循启发诱导的原则,在知识的转折处设问,在关键的知识点处设问,在不理解的疑问处设问,在规律的探求中设问,创设适宜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众问题情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但“问”是双方向上的。所以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同时再加上教师的巧妙设疑引导。例如:我在讲完成平行线后,我们已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三条直线相交,如果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预习下一节的新知识,自行去解决问题。这就开形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的自学能力也就会逐渐提高。

    通过讨论变单向交流为多项交流,能较好地发挥学生之间相互的作用,达到及时弥补漏缺,矫正误差,加强知识的同化,布卢姆认为:“当学习能够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能从中得益时,小组的研究程序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它使得每个成员都能提出自己的困难,并且通过不褒此贬疲的方法加以矫正。”

    四、指导学生概括论述,培养创造性能力。

    让学生讨论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通过讨论对新的知识,解题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我让他们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我出最具有说服力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讨论结果,鼓励他们用数学语言并注意用词的正确性,这样就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所提高,还有的学生不满足于文字的知识和口头的论述,于是我就又鼓励他们学写小论文,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

    由于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问、多思、多疑,大胆参与讨论,把课堂教学转化为老师指导下的让学生自己去积极的学习,把培养学生会学的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阅读—质疑—提问—议论—总结”五个要素,使学生学的积极,学的主动,学的生动,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以上是我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粗浅的体会,忙忙碌碌,匆匆耕耘,虽不能说是桃李满天下,可也算是花开万束吧!


    点击次数:148  发布日期:2018/5/20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