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趣味课堂 快乐学数学 黎幕生
构建趣味课堂 快乐学数学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永庆小学 黎幕生
摘 要:数学的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令许多小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幽默化的教学语言、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及引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探讨趣味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趣味课堂;快乐;学数学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你所上的课不感兴趣,那你的课肯定是失败的,教学效果会很低微。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应该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自发的产生对数学语言的感知认识。数学课上教师努力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灵活运用趣味数学创设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的奥妙,在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中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及多种媒体的作用下快乐学习数学。那么如何构建趣味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设置一个情境,将学生带入到这个情境中,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简单形象化,同时还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欢乐愉悦的心境迈进知识的宫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提出富有趣味性的
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并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以《圆的认识》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在一场赛车比赛中,共有3辆车,它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但是这3辆车的车轮形状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请问:哪一辆车最先到达终点?该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内容《圆的认识》展开,问题虽然设计得很简单,却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车的轮子是圆形的),因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并且兴致勃勃地参与交流讨论。可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非常有趣的,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二、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生活教学法是指将生活中与课本相关的案例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即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在数学课堂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形象化,在课堂中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它们各自的概念,可以联系实际情况设置一个生活情境:教师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用纸和笔绘制出一些我们生活中所用的人民币,要将“元、角、分”这三个单位画进去,之后用自己制作的人民币来进行商业活动,小组成员自由分工,有的学生要扮演商店里的收银员,有的学生要扮演生活中的采购员,进行买卖活动。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会使用到自己制作的人民币,同时还要正确地使用,明白每个单位代表的意义和价值。让数学知识很好地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同时通过情境的设置,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运用幽默化的教学语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天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风趣幽默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小学生时,能使学生愿意听并且参与进来很重要。教师在讲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应他们,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愉悦,使数学课堂不再沉闷,而是充满欢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提出很多问题,借助这些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都能准确地回答,有的时候会是一些错误的答案,这时候教师不应该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也不能立即对学生进行否定,而是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回应他们,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很好地将其改正。例如,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有位教师为学生出了一道题:56公斤稻谷能产39.2公斤的米,请算一算300公斤稻谷能产多少米?一位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将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颠倒了,以至于得出300公斤稻谷能产428.57公斤的米,这时候教师并没有用很严厉的语言去批评这位学生,而是笑着对这位学生说:“这台碾米机也太厉害了,我们总共就只有300公斤的稻谷,居然产出的米比稻谷都多,竟然达到了400多公斤的高产,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叫它碾米机,应该叫它造米机。”老师这样的应答之后,学生们都笑了,那位学生也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并且去寻找自己的错误之处。教师这些幽默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十足。
四、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数学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很少学生感兴趣。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利用小学生普遍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这样,能够打消学生的抵触情绪,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轻松愉快。例如老师可以将“指令动作”游戏应用到《数字》课堂教学中,即老师先根据学生数学基础以及学生对数字的了解程度,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数字》教学的“数字”;然后制定一个动作游戏规则,如把1~20的数字分为奇数和偶数,即双数和单数,在此基础上选出20名学生,并将20名学生排号,即1~20号,当喊单数时,排号为单数的学生起立,当喊双数时,排号为双数的学生起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学们都踊跃地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强化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五、引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的传递交流形式无外乎语言传递、静态形象以及挂图、模型、板书等,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信息技术和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具备、动静结合等功能及优势,可以调动学生的大脑、眼、口、手等多个器官协同作用,把学生听不懂、老师讲不通的内容,生动、形象表达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解决了许多抽象和复杂知识教学的难题,提供了一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打造趣味教学课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学课堂情景引入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一些相关知识背景的介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秒的认识》教学中,可以用课件给学生展示许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火箭升空时的倒计时视频、比赛时记录时间成绩、定时器等等。在学生了解到学习秒的用途之后开始授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数学趣味课堂,让学生在趣中学,在乐中研,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