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摭谈 梁建梅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摭谈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幼儿园 梁建梅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的适应社会。在家访中,时常了解到个别孩子在家里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遇到困难时不会向别人求助,甚至少数幼儿受交往能力的限制,适应环境能力差,比较依恋家长和家庭,在园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相处。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辅导实践针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在合作与分享活动中,交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方式的一成不变让孩子很难在集体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加之情绪的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抢玩具,有时遇到困难不主动和同伴或者老师说,很多时候想和同伴玩耍却不敢言说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尽量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们渐渐的 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平时的玩具时间和故事会时间都是锻炼交往能力的好时机,几个幼儿共同讲完一个故事,或者以桌为单位共同使用某一类型玩具造型等,渐渐的学会合作与分享。亲子活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心情愉快,情绪放松,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亲子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不错的活动。我们在进行“小小球球把门开”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有关球的”亲子探究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孩子兴奋地在展台前,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各样的球”及球形物品,和小伙伴一起学一学“球宝宝滚一滚”,一起探究怎样让“球宝宝”站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球类造型的食品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家长是配合他们工作的。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快乐,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二、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每天,我都会组织幼儿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教育,寓教育于生活化。比如:有一次,新来的琪琪不小心摔倒了,点点还在旁边笑话她,给琪琪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于是,我随即开展了《关心帮助他人》这个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知道怎样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在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来临之际,我们还鼓励幼儿个长辈送礼物,说一句心里话,表达幼儿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1、角色游戏对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在这种有趣的创造性活动中,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遵守该角色规范。我们在小、中、大班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小小建筑师”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售货员”、“医生”“警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并服务他人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小朋友体现的比较细腻,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生动地表现出了“售货员”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医生认真看病、热情关怀病人的态度,男小朋友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交警指挥交通、扮演警察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的认同,通过模仿角色,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很自然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孩子们自己寻找伙伴,相互合作,之间学会了友好合作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必要性。
此外,活动的过渡环节,教师要创设让幼儿自由交流的机会,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愉悦交流,如让他们谈论自己家中的趣事、讲述有趣的动画片等。这样,幼儿可以一起分享,学会交往。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幼儿结伴活动,如互相滚接球、坐跷跷板;滑滑梯时不推不挤,轮流荡秋千等。
2、纠正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以自我为中心”是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而且,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中多个家长的过度宠爱,造成幼儿形成了自私、霸占、蛮横等心理。角色游戏正好可以纠正幼儿的这种心理,将他们从“以自我为中心”发展为认识到他人的存在和分享。在游戏时,幼儿为了可以使游戏顺利开展,必须与同伴进行互相帮助、合作,使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得到培养。
3、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
只有宽松、温馨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放松自己,放心地参与到角色游戏中。所以,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给幼儿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可以自主地选择游戏主题、选择材料和选择角色。教师不要给予太多的意见,而要促进幼儿形成自己的想法,引发幼儿交往的愿望。另外,教师要提前为幼儿准备好丰富的游戏材料,这些材料是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造的基础。
四、发现幼儿优点,帮助提供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起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班有一个小女孩,她不爱说话,自由活动时,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且脾气很倔强,问她什么一句话都不说。为了让她融入到集体中来,我们想尽了办法。最后,通过和家长的沟通得知,孩子在家话可多了,也只是与家里人才大胆的表现,非常的内向,经过仔细的观察后,我们决定对她进行“强大的鼓励活动”,只要她有一点点的进步就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直接的表扬她,孩子(下转第72页)(上接第70页)们都是模仿高手,有的小朋友也会时不时的表扬鼓励她,渐渐的她终于能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说话了,继续为她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并且多鼓励、多表扬,活动中多给机会请她回答问题,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在她遇到难题时,及时关注她鼓励她,同伴也都会帮助她鼓励她,帮助她逐渐的树立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慢慢变大方了,能主动与老师交谈了,其他小朋友找她玩时,她也能和他们玩得很高兴了。看着她那样可爱的笑脸,真是为她开心!
五、关注细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动,始终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幼儿早上入园时,引导其大方地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问好,早餐之前大家相互交流放学后在家或者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孩子们很多时候说的天马行空,但他们确实开心的交流着真实的自己,这就非常好了;中午进餐后散步时,和其他班的孩子或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能热情地打招呼,也会介绍同园不同班级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给大家认识等等,气氛活跃,轻松愉快,正是孩子们需要的交流环境!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家园教育要求一致性。“家长园地”、“班级qq群”等为家长和教师全方面的了解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宣传育儿知识,做好家园配合的工作。
总之,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创造广阔的交往时间,让幼儿自由翱翔,从而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