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波:初中数学课堂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初中部 黄光波
摘 要: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然而,从理念到课堂实施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透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种种形式主义的表现,可以促使教师新课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水乳交融,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能力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形式主义 教师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许多教师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但是,如何将这些理念运用在课堂实施之中,却是我们许多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难题。调查显示,在课堂实施中,一部分老师面对新的标准,新的教材,而教学形式依然“涛声依旧”;还有一部分老师虽然教学形式丰富,但他们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精髓,不是将新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在灵动的课堂教学之中,而是热衷于走过场,做形式。为此,我们决定对我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形式主义倾向进入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一年的调查,我们认识到,新课程发展的核心应是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实施。然而,从理念到课堂实施,我们的教师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在2005年秋,我县初中段师生已全部进入新课程,所以,调查面向全体数学教师随机抽取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初一任课教师40人,初二、初三各30人。
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问卷调查和课堂调查。问卷设10个题目,其中9个选择题,一个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内容是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规定课题予以教学设计。课堂调查主要是搜集教师课堂教学形式主义现象的一手材料。
3、调查方法及资料处理
根据调查内容,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本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同时进行课堂调查44人次(即听课44节);对问卷和课堂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采用教育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形成研究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合作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课程的一个主要理念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颇受老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小组讨论是一道必备菜。问卷调查显示,有99%的老师都使用了这一教学形式。但课堂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根本上没有认真研究过应该如何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为了追求一种表面的“浮华现象”,他们只是把原有的学习方式简单的变为小组讨论。个别教师甚至不管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讨论或值得讨论。
案例1 老师:在RT△ABC中,∠C=90°,CD⊥AB于D,请讨论:与∠A、∠B相等的角有哪些?老师刚一说完同学们就4人一组展开了讨论。我特地看了一下表,讨论过程用了将近7分钟,老师才“鸣锣收兵”。
按理说,小组讨论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后,学生有了交流的欲望,再开展合作讨论才有价值。经历过几次这种类似的“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后,我还真是非常感概:合作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2、课堂提问,有名无实
“有疑而问”本是天经地义,但不少老师提问过于浅显,甚至低俗。面对老师的无疑而问,学生当然是对答如流,整个场面也热闹非凡。但究其实质呢,学生有收获吗?他们从这些提问当中受到启发了吗?
案例2 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下滑多少米?
老师: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
提问的目的不是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吗?诚然,新课程是提倡“对话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可类似上述老师的这种提问,在教学中有价值吗?
3、媒体教学,早已喧宾夺主
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在创设教学情景,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作用,也是传统教学实践所无法企及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媒体辅助已经有些泛滥成灾了。
案例3 某教师在执教“消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开课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整节课没有板书示范,实现了无粉笔教学。这节课容量较大,也确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但是,教学过程全部自动生成,既无教师示范,也没留给学生思维空间。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对答如流。但在调查中,却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无所适从,尤其是书写过程不规范,丢三落四,漏洞百出。
在调查中,我们多次与执教老师探讨:数学课堂究竟是抽象逻辑思维训练重要呢,还是感受精彩画面重要呢?多媒体不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吗?它何时演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攻手呢?
四、探讨与建议
针对课堂中表现的种种不实现象,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关于合作,曾琦博士曾这样论述它的价值:“我要合作,因为它,我感到安全;我愿合作,因为它,我受到启迪;我爱合作,因为它,我充满勇气。”为此,我们希望:
①老师要精用小组讨论。
②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③给予学生恰当而充足的讨论时间,在讲究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实效性。
④教师要加强巡视与引导。
2、关于提问,要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要讲“艺术性”:
①提问要有趣,要有梯度,要有启发性。
②提问要抓住时机,还要善于在提问过程中巧置空白,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③问题设计要抓住学生心理特征。
3、关于多媒体教学,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优越性,又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我们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4、所有形式主义的表现,都源于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肤浅以及思想上的浮躁,所以,我们要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不断创新。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明白:与时俱进绝不是追潮逐浪;内容重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评价的标准也只有一条,那就是看这种教学手段是否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