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比翼双飞 范碧荣
读写结合 比翼双飞
◎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锦塘小学 范碧荣
摘 要:我们都知道,阅读与写作是鸟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必须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训练其习作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比翼双飞的目的。
关键词:读写;结合;比翼双飞
语文老师都知道,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常见教学方法。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依据课文,既组织学生的阅读训练,又设计出学生的写作训练。把写作的问题放到阅读中来解决,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两两相长。这听上去很美,但现实却总是让人感觉很无奈。美文佳作学了不少,学生拿起笔来还是无从下手。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读写结合,让阅读与写作比翼双飞呢?
一、读中带写,积累素材
识字、阅读、写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坚持长期的阅读积累,到了表达运用时,才能随手拈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本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文质兼美,给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在课文后的练习中,也常有“朗读课文”“选一些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在理解、鉴赏中体会、内化语言表达的技巧。课堂教学中应引领学生多读精品的课文,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习得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敞开思维、发挥想象,进行必要的仿写以及续写的练习。如学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几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写作素材与优美词句的分类整理,并试着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指导实践。让学生回忆自己参观、游览过的地方,模仿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者游记。在阅读积累中,学生受到启迪,有了自我表达与创作的欲望。再如品读《爱如茉莉》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习文本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捕捉生活中“爱”的细节,写一写亲人、朋友之间关于爱的小故事。在教材的引领下,学生习作有规律可循,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二、读中仿写,领会结构
每一篇课文,都是读与写结合的载体,是丰富自身语言的范本,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学习文章的结构,随文仿写。张文质老师曾说:“模仿,是成功的开始!”实践也证明,仿写是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仿写的过程,就是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推敲过程,就是对语言表达的领悟过程。对于中年段的孩子来说,通过仿写能得到较好的写作效果。除了模仿文章的结构外,还可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大体上可分为全仿和点仿。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教学《庐山的云雾》时,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对文章的写法心领神会之后,学生就可以试着描写家乡的景物了。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教学时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如《庐山的云雾》二、三自然段,结构大致相同,采用了比较典型的总分写法,而且想象丰富,比喻精当。教学中,可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是怎样写的,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然后引导学生仿照这两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尝试用总分手法并抓住景物特点写。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这烟幻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和颜色,一会儿,它如一幅轻盈的帷幕,飘悬空中;一会儿好似从香炉里飘出,笔直升起;一会儿,它又仿佛变成一面大旗在烟囱的上空随风飘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领会,读中仿写。这样的读写结合也照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巧补空白,挖掘潜能
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补充、解释和说明,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引导学生仔细读、仔细体会,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进行巧妙补白,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还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学习闪现智慧的火花。例如,《去年的树》在小鸟不断寻觅树最后却只看到已化为火焰的树的时候是这样写的:“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花看了一会儿。”这一句简单的话蕴含着意味无穷的想象空间,学生感悟对话后心理感受也会不断积聚,这时正是诉诸纸笔的最佳时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鸟儿看到这凄凉的一幕时会想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这样不仅可以知道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深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四、发挥想象,续写延伸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或附有插图,或语言凝练,或悬念迭起,叙写留有余地,言尽而意犹,这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最好契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这些内容,适当地引导、点拨,激起学生的练笔兴趣,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合理地进行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对课文插图进行观察描写,对课文中的悬念或“空白”处加以拓展补充。如学了《秦兵马俑》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凭借阅读积累,发挥想象,对秦兵马俑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学生仔细观察了插图,展开了合理想象,思绪飞扬,发言踊跃,表达流畅。有一学生这样描写:仔细端详秦兵马俑,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对手;有的低头思索,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作殊死搏斗;有的整装待发,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等......通过想象练笔,学生既掌握了文章内容,又在读与写的过程中领悟了描写的方法,学会了创新,写作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总之,读与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读中学方法,在写中练技巧,以读促写,以写导读。唯此,“读”与“写”才会齐飞共舞,比翼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