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浅谈 董友顺
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浅谈
◎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中学 董友顺
摘要:受应试教育影响,数学教学评价重公开课评价的甄别与筛选功能,轻常态课评价的发展与改进功能,过分重视教学表现,忽视数学教学活动主体自身的评价与反思。在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我们评价一节课应该是多角度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是一定的,评价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但一定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和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角度去评价。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数学课堂的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和思想素质的综合体现,课标要求: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近期,笔者参加了几次数学课的评课活动,引起我的思考,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课堂的表面,达不到真正解决和引领数学课堂的提升和改革。在此,笔者结合30余年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评价一堂数学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看教育情怀
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大孩子领着一群不完美的小孩子一起追求完美的过程”,教师要充满爱心、刻苦学习、甘于奉献;同时,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份工作,这是教师走上三尺讲台应具备的基本情怀,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把追求真理、塑造灵魂、传承文明,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使课堂变成孩子们真正成长的乐园,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引领学生生成一堂和谐、高效和富有激情的课。
二、看教育理念
旧课程的评价是“以教伦教”,而新课标是“以学伦教”,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并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强调学生为主的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它们相互融合,才能生成一堂有效的、有价值的数学课。以学伦教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
三、看教师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基本素质而决定的,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加工,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置,思维的训练的方法,语言的正确、通俗、简练,板书的正确美感,教太的自然和蔼等,无不影响学生的情趣和欲望。只有基本功过硬的教师才可能引导学生生成一堂高效的课。
四、看目标的落实
“知识与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如刻意追求课堂的所谓“精彩”,而忽视了目标的落实,它充其量是一节注重形式的课。看一节课不仅看是否目标的落实,还要看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也要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要看是否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五、看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认知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质疑、合作、探究、解疑、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看教师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组织激发学生探究、交流和自主学习;看教师在使用数学语言、图形语言是否准确;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恰当体现;看过程是否环环紧扣,逻辑性强;看教师是否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看教师是否饱含激情,让学生享受其中;看学生的反应是否兴奋和融入。
六、看氛围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力求与学生达成感情的交融,心灵的默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探索,乐于交流;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成效。当然这些必须是积极的、张弛有度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教学氛围。切记不要实效而走的形式。
七、看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数学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它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学生必需的数学素养之一,是学校教学的目的之一。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使之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有效的、合适的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数学教学评价重公开课评价的甄别与筛选功能,轻常态课评价的发展与改进功能,过分重视教学表现,忽视数学教学活动主体自身的评价与反思。在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我们评价一节课应该是多角度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评价一节课的标准是一定的,评价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但一定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和有利于教师成长的角度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