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王世和

    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中心小学校  王世和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又不尽人意。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紧迫而又严肃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课外阅读  能力    兴趣   方法

        正文:  

    目前,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课外阅读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要求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在多年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积累中,我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举行故事会比赛。对于不愿课外去阅读的学生来说,听故事没有压力,反而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古今中外名人、书籍中动人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故事中名人不知不觉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引导他们向人物学习。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2、开展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朗诵比赛,或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朗诵和鉴赏文学作品水平,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3、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每学期办了两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课外书,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办出报纸。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充分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一本不健康的书,比不读书更有害。教师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时,要适时适量地推荐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充分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1、读经典名著,净化心灵。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名家名著的节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优秀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布置学生课后扩展阅读。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课外读物。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会成为儿童的经典,成为孩子们的钟爱。低年级学生喜欢浅近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向中年级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等;高年级学生较易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追求美好的理想,向他们推荐小说、散文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活动,有助于引领学生自愿、自觉地在书海中翱翔。在学校、班级开展活动之前,可给学生推荐相关课外书籍。如:班级开展“童话演讲”活动,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三、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渠道。

        1、组建班级“图书馆”。 将学生的图书资源“共享”,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将学生的图书集中起来, 组建一个班级“图书馆”。为了便于管理,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让班内形成了浓厚的“群体阅读”的风气。

    2、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学校的走廊的书柜里有各种适合小学生丰富多彩的书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或者学生个人挑选、借阅学校图书室较好的图书。

    3、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自行到书店购买,或网购。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

        四、交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教师教学生课外阅读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要想真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功夫在课内,提高在课外。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由课内带到课外。

        在语文课上,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比如:我们在学习《我的老师》这一课时,写了刘老师的外貌,从刘老师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就会觉得他是个忠厚、慈祥的人。写他笑谈残疾、拄拐上课、亲手放风筝中,表现了他身残志坚、热爱生活、幽默风趣、工作负责的高尚品德。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2、坚持做好读书笔记。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小学生在作读书笔记前要告诉他们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式、体会式、提纲式、批注式、书签式、剪报式、概括主要内容、写提要和读后感。可按课外阅读的目的与需要灵活应用。

        3、介绍有效的读书方法。

        利用各种机会,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领会读书要领,掌握浏览、略读、精读、选读、跳读、摘录批注法等阅读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

        4、保证充足的时间。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平均每天要达到1小时左右,老师与家长共同督促检查,并且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多读书,读好书,它可以使人走近文明,进入一种境界,从而获取一份智慧,一种活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终身受益,社会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张丽    《小小读书卡作用大》   柳州市前锋小学 

    【3】马艳玲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临泽县鸭暖学区华强小学 

     


    点击次数:57  发布日期:2017/12/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