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珍:如何培养托班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小童星幼儿园 徐爱珍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但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怎样让幼儿融入到集体中去,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由于孩子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和家庭,所以,文章就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与他人联系与交往,就牵涉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幼儿接触最多的对象是他们的老师和同龄群体。因此,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从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入手。小班幼儿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的。他们为玩具而发生争抢行为,或者通过玩具而向同伴表示邀请。我们鼓励幼儿将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在集体面前介绍给同伴。在活动中,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启发幼儿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如“你想玩他的玩具该怎么说?”“你想和谁一起玩玩具?”“你们是怎么玩的?”除了玩具,还启发幼儿把家中的图书、小食品拿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让幼儿学会主动交往。
二、教幼儿待人礼貌、热情
在幼儿群体中,可以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貌的孩子常常能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正面强化,使幼儿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
活动评价是指对照活动目标,对由于活动行为而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中的评价。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进行评价应注意评价的随机性,即评价应紧跟着幼儿的活动进行。随机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正确的交往行为时,及时表扬鼓励,发挥榜样作用,使其他的幼儿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在活动中去模仿;在发现不正确的行为时,要及时指出来并教给他应该怎样去做 。如幼儿在借积木或插塑不成功时,老师告诉他借别人东西要有礼貌,要看着别人的眼睛用商量与恳求的语气来说,并示范给他看,让他按老师的样子再试一次。这样幼儿就把这一交往技能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我能够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进一步强化交往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交往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
四、家园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
幼儿教师应注重家园联系,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个体智力的发展,忽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为幼儿在家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家园协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主要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创设交往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说明家长的社会交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友好交往的榜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以组织家长畅谈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培养技巧。
(二)指导幼儿家长从克服幼儿“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克服攻击与打架的习性;用规则游戏引导幼儿的规则意识;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与同伴交往;刺激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等五个方面培养幼儿合作交往技能,以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奠定基础。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要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