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齐洁:关于“爱的教育”的思考
关于“爱的教育”的思考
◎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小童星幼儿园 周齐洁
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有一句名言:“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即教育者施予孩子真正的爱,会缩短彼此心灵间的距离,并将爱传播到四方,使他们学会爱这个世界、爱周围的人。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的、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那么如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
一、从爱护玩具和动植物开始,启迪孩子的爱心
其实在孩子们眼中,每一棵小草、小花,每一只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需要用爱来呵护的。可是当他们用手抚摸小草时,我们成人总赶紧拉开他们说:“快走开,别弄脏了小手。”当他们去照顾受伤的小动物时,我们成人总冷漠地说:“快放下,有太多的细菌。”就这样,丰厚的教育资源从我们身边流失,孩子们丰富的感情逐渐被打磨得单一、贫瘠。所以, 我们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他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开始受到启迪。比如,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时,你可以这么说:“哟,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摸摸它。”有时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说话的声音要轻一点,别把小熊吵醒了。”“小狗是你的好朋友,你和它一起玩吧。”带孩子去大自然,引导他们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儿在什么时候开放,听听鸟儿是怎样鸣叫的,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由于孩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为自然、更为有效,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心爱护别人。
二、通过分享活动,相互帮助,让孩子在实践中塑造爱心
其一:在教给幼儿友爱的行为方式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诱导幼儿友爱。其含义很简单,根据幼儿好胜心强,喜爱表扬的特点,充分发挥赞扬的作用。在班级中,只要幼儿出现乐于助人的行为,我们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是一个最小最普通的事情也不例外。孩子们的友爱行为得到及时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行为也容易内化。其二: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在餐桌上,可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老师和同伴拿东西;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尝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三、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从正面出发,教给幼儿爱的行为方式,诱导幼儿
成人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这里有个例子,有次,我们班一个孩子吃饭的时候吐了,有的小朋友喊起来:“真恶心!”“脏死了”,有的捂鼻子,有的闭眼睛,我赶忙走过去亲切地问她:“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吐了不要紧,我来帮你洗干净。”我边动手,边对小朋友说:“看,她生病了,很难受呢!小朋友想想,平常你们生病时,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孩子们立刻反应过来,帮忙擦桌子,倒水,还有的关心地问征雨婷的情况,我表扬了孩子们的做法并说:“当一个人不舒服时,我们应该象现在一样去关心爱护他。”后来,如果有小朋友摔跤或者不舒服时,总会有好些小朋友跑过去帮助他、关心他。
四、借助艺术作品和媒介引导孩子把爱向周围世界扩散
对孩子爱的教育有这样一个误区,家长与教师单纯抽象地向孩子灌输爱的教条,忽视从身边的小事和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 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来说,移情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借助于电视、图书等媒介的力量,引导孩子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多给孩子读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还可以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熏陶培养孩子的爱心。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还可以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的人身上。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尝试用零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爱”情感的培养是幼儿形成其他高级情感的基础。在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中,注重幼儿对周围人和事的友爱情感的培养与教育,为幼儿在将来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最高道德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爱”是教师联系幼儿的桥梁,是启迪幼儿心扉的钥匙;“爱”使幼儿信任教师、乐于接受教师。只有通过爱,才会使代写教育论文孩子产生亲切感,乐于受教育,从而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总之,对幼儿友爱情感教育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对幼儿友爱意识的培养,友爱行为的指导,以及榜样行为的影响等等我们仍应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继续对幼儿进行友爱情感教育,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