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增太加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   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中铁乡完全寄宿制学校    增太加

    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回顾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措施。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发学习激情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本身除了认识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位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发学习热情。有位同学父母离异,给他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整日少言寡语,心情郁闷,课堂上听不进,作业完不成,学习日渐落后,于是,老师便以慈母般的爱心接近他,关怀他,帮助他,课上利用一切机会让他“表现”,并及时表扬,随机赞叹,抓住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激励,渐渐地,他对老师有了感情,又喜欢上了数学课,成绩也日渐进步。

    二、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

    目前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一些老师偏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一提出问题或教师出示思考题后,就立即组织工作学生讨论,不是同桌讨论就是小组合作,气氛显得异常激烈。

    有些上维敏捷的同学很快要举手欲答,而绝大部分反应慢的同学还未来得及深思,脑中就灌满了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再遇到难题时,他们便会附和于人,只听别人分析讲解或干脆不假思索,养成懒惰习惯,以致思维缓顿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相机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庸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而不可忽视的一环。

    1、借助揭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一节课,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新知导入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可借助揭题,引导学生提问,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在揭题后设问;“关于圆柱的认识,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脱口提出:“怎样画圆柱?”“能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吗?”“圆柱有什么特征?”“圆柱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等,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

    问,不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利用自学机会,鼓励学生提高。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指名学习的方向,以免出观应付式,盲目性的自学。例如:高年级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学生一见到题中已知条件“一条公路350米,已修了它的4/7”时,立刻联想到:①修了多少米?②还剩多少米?③还剩几分之几没有修?④修的比剩的多多少米?⑤修的比剩下的多几分之几?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怎样解答,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既使学生思维活跃,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半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只有会学的能。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l、  指导学生顿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柜,要让学生明白线柜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知识的方法。

        数学教材的偏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归知识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图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l/3(±) 1/5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使学生于快乐中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指导学生每人剪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个,然后用量器分别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出每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六、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

    当全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引导竞争意识的手段有:

        1、语言激励竞争。

    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先想了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好?” “看谁想得比他们更好”“比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事最高?”等等。

    2、练习比赛激励竞争。

    ①个体练习比赛.练习时可设计A、B题组,A组是必做题,B组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组题后争取完成。看全班谁完成B组题最多最好,练习后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既可让“吃不消”和“吃不饱”的两类学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竞争。②群体练习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运行小组接力赛练习。每人完成一道题,本组最后

    一个同学完成后将答卷交给老师,老师按送卷顺序先后编号,根据运算速度和答卷正确率评出优胜组.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

    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也是教改之路上一个永恒不变的追求目标。

     

     




    点击次数:40  发布日期:2017/1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