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力 纪红艳
7
浅谈“四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力
陕西省定边县第六小学 纪红艳
【内容摘要】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备受人们关注,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改变以往的“师道尊严”。全面落实“四段一评”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快乐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
【关键词】 “四一”教学 提升 学生 学习力
如今的课堂教学,四个环节:学——研——展——练,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展示反馈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评”指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探究式、可操作式,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通过课堂质疑培养学习毅力、借助系列思维活动锤炼学习耐力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的总和,从而求得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产生“1+1>2”的合作学习效果。
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四一”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四一”教学模式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处理中存在的不足,很值得我们教师探讨与反思。
1.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由于“四一”教学模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合作与竞争,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所以广大教师在听课时都会设计“四一”教学模式。可问题在于多数教师不是让学生们明确如何学——研——展——练,当做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这种所谓的学——研——展——练学习流于形式,正如课堂上贴着美丽的花朵,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造假工具。我们常见的课堂“四一”教学模式形式是:学:教师设计几个自主学习的问题,自学;自学后研:让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汇报;研出来展:由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练:练习本课知识点,这样的 “四一”教学模式真的能提升学生学习力吗?
2.一些不需“四一”教学模式学习的内容,很多教师还组织学生:学——研——展——练,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3.重“展”轻“思”,以“结果”代“过程”。很多教师在出示问题之后,迫不及待让学生独学、对学、合作,而没有给学生个体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致使部分学生吃“现成饭”,无动脑思考,讨论也不可能深刻。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而且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师只注重结果,不看过程,只要学生把结果汇报出来即可,不看学生的思考过程,这就远离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
4.不加引领,放任自流。有的教师认为“四一”教学模式,就是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合作交流,应放任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殊不知,这种缺乏引领的学习,往往偏离重点和难点,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终因教师的引领不到位而显得肤浅。
5.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
那么,如何让“四一”教学模式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这就需老师在许多细节上下功夫。
1.有效分组,提升学生学习力
如何分组?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按性别、按性格、按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还是按能力、兴趣爱好呢?
学生各有各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潜能,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即按各成员的性格、脾气、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组,为小组成员提供了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机会,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在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其实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检查者、读题者、协调者、报告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提升学生学习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学习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良策。
3.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力
设计发散性、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以丰富多样的分组方式来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之间提供经常互动的机会,提高能力和增强情感沟通;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提问、重述、表扬、鼓励等方式维持学生学习的进行,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力。
4.优化练习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力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练习题的优化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优化练习的设计应体现现代、科学、系统论的整体,还应服从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整体优化的需要。
5.“多元评价”, 提升学生学习力
评价激励要量与质相结合,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增强参与互动,实现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升学生学习力。评价激励要体现开放灵活,及时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个性价值。评价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通过评价的激励策略,使学生逐步提高“自省意识”,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能做旁观者,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谈论方法。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巡视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进行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汇报,有针对性地辅导或示范表达,并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力。
这样循序渐进,一套“活而有序”的“四一”教学模式常规逐步形成,使学生懂得学、研、展、练学习的规则和要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力。
总之,“四一”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还是促进学生学会自学、对学、群学的重要形式。有效的“四一”教学模式,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闭的记忆,开启心智提升学生学习力。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努力研究,才能使这种“四一”教学模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