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 创新语文教学 杨华英
3
把握学生心理 创新语文教学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东昌中学 杨华英
初中生处在由小学向高中教育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正处在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身体、心理的迅速发展使其渐渐有一种成人的渴望,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不愿受别人的摆布,喜欢按自己的意识办事;然而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又是十分矛盾地并存着,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激动与混乱,其心理状态是动荡的、捉摸不定的。语文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把握好初中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语文教学工作。
首先,把握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 一)、关注差生,拾起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要像对待玫瑰花瓣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呵护孩子们的自尊心。”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 更要用发展的眼光,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扬长”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信心。例如在我刚刚接手初二(4)班时,就发现小江同学在同学中颇受歧视,他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糟,常常抬不起头来。不久,我就发现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于是,我就提前告诉他让他做好准备,课前让他给大家讲故事,并相信他会讲得好,课前多给他上台演讲的机会,并当众表扬他的课外知识比许多同学的广,还将他点滴的进步,写在纸条上让他带给家长。特殊的关怀,殷切的希望,精神的鼓舞,使这位“差生”逐步认识到自身的潜能,重新拾起了上进的信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业进步也特别快。
(二),创造机会,获取成功。因为人的成功感会逐渐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动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它会帮助学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我多年坚持利用语文课前的3至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训练的具体内容也和学生商量后再决定,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学期一个题材,一条成语、一则格言、一个身边发生的故事等等。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大都能清晰自如地成功讲述出来。三年下来,每位学生都有了多次当众讲话的成功的体验,练就了他们“说”的能力和胆量,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训练中还要将物质的鼓励和精神的鼓励相互结合,同时要注意鼓励要及时、准确、恰到好处,不断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信心更强,提高更快。
第二,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
(一)、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教师就该充分地重视这一点,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的奖惩办法及积分原则,并由学生自主来管理,力争做到班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例如:我在班上实行分组办板报、班级周报;还分成各种兴趣小组(课外积累,写作实践,名人畅谈等);还让优生带差生结成对子;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满足了学生参与的需要,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既促使了班级尽快结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又远比传统的“保姆”似的管理方式省时、有效得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
(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有益活动。初中生精力旺盛,会时时寻找着发泄的机会,很容易产生一些侵犯性的行为或者盲目追求刺激,不顾后果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诵会、读书交流会、小型辩论赛等等,我班每周的班会活动由班干部自己组织,教师指导,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将学生过盛的精力有效地引导到活泼有益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把握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表现出“求新求奇”的要求,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的这种热情,千万不能随意或无故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要紧紧地抓住这一特点,努力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学生的有创造性的见解或行为要及时地加以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如在学习诗歌单元的过程中,我让每位学生都写一首诗,然后把其中好的作品印出来,大家一起吟诵并修改,结果一男生就创造性地模仿闻一多先生的《色彩》写出了让大家惊叹的生动而有哲理诗歌《雨》。一女生模仿冰心的《纸船》写了充满乡音之情的《伞》。 在教学《细柳营》后,启发学生思考:假如你作为一个领导,你会采取那些措施?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不同的见解。
( 二)帮助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从中提“新”教师要多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技、文史、体育等方面的优秀的课外读物,尽量地避免学生因盲目而选择不健康的书籍所带来的消极的影响,积极地用课外的“新鲜”的知识武装充实学生的头脑,还可促进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和提高。由于个人的藏书是非常有限的,班里可以利用人多的优势建立图书交流机制,师生每人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不断交换阅读。每学期都坚持这种书源共享的做法,学生的阅读量自然会不断扩大,思想水平当然会不断提高。
总之,初中学生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性地搞好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