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论小学数学 “先学后教” 的教学方法 周凯

    4

      浅论小学数学 “先学后教” 的教学方法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周凯

    摘  要:在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先学后教,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先学后教;自主; 教育;自学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在于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由此不难看出,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是多么重要,教师的责任是多么重大。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我们真正回头审视我们的新课改的课堂时才发现,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教案也是新的,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又跳不出旧的框框,跳出来的有时又在教学中失于控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而今,我们的数学教育实际并没有摆脱“题海战”、“应试战”,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让学生机械地练习。上课时,学生总是循着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学习,认为一问一答是最好的方法,虽然有时考试时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利的,跟素质教育相违背。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以上这些的问题?我们不妨来试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多年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并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也说明放手以后学生也能学好,甚至能学更好。“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朗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就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激趣增信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教师要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角色转换,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指导者、裁判者转变为教学中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让昔日师道尊严向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救援者,让学生从对老师的亲近变为对学习的亲近、喜欢并产生兴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可通过典型事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发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就会提出新置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特别是面对小学生,刚开始进行自学,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疑虑,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二、选材得当,因势利导

    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是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其自学。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记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争取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区别。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自学,弄清楚给他们的思考题: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么算,3a和a3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同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自学的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自主形成因材施教的学习效果。

    三、遵循规律,巧诱善导

    数学教学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浅到深,由持到放,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例如1、围出周长是18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米

       

    8

       

    7

       

    6

       

    5

       

    长方形的宽/米

       

    1

       

    2

       

    3

       

    4

       

    ( 答:一共有4种不同的围法。)

    2、比较面积,发现规律(1)师:观察长和宽,你有什么发现?长和宽的和都是9米。(2)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却不一样。引导学生归纳:当周长一定时,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部分。一开始,教师可以对自学内容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对自学的方法便可有所掌握,教师根据自学情况适时提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而,学生自学后教师要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检测发现问题,收集信息,使学生自学的信息能及时反馈,以便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对于正确的方法应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方法要及时纠正,锻炼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和教育质量。

    总之,使用“先学后教”教学方法,教师就更要认真钻研教材,做个好“导演”,深入挖掘“演员们”的潜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身需要。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主学习,并获得全面发展。

     


    点击次数:189  发布日期:2017/10/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