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王丽芳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   王丽芳

    在我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其中居于基础和关键的地位。青少年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加强公民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普法教育的相对滞后、文化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和欠规范,使缺少法制观念、辩识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接触到了文化中的糟粕,而对这种糟粕的放大和延伸,就让他们逐步的走向犯罪。当前,我国的普法教育还存在一些空白,对青少年的法律意思的培养仍存在不足之处,有些地方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仍不规范,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充斥着暴力、打斗、色情和宣扬黑社会内容的影视录像片在音响市场上并不难找到,这些就为青少年提供了滋生犯罪的土壤。

    (二)学校原因。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我国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然而学校有重智轻德的倾向,片面追求升学率,偏重文化课教育,放松了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管理,导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法制意识谈薄,自控能力差,容易受骗上当。尤其是一些学校将“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对待,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求学无望,从而产生思想上堕落和行为上的叛逆,破罐破摔,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原因。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一个人的性格、品德、情操、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一般来说,父母自身素质高、管教方法科学、气氛融洽、民主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反之,父母自身品行不端、管教方法简单粗暴或者父母离异的家庭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常常成为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根源。

    (四)自身原因。青少年处于向成熟过渡而又不完全成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很快。他们独立意识大为增强,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但他们还未完全成熟,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状态,可塑性很强。这期间,如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能健康地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反之,如果受到不良的教育和影响,就容易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有的青少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不健康思潮的影响,形成错误的道德观,不求上进,不思学习,好逸恶劳,追求物质享受。有的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受低级下流的乐趣观、亡命称霸的英雄观、哥们义气的友谊观等错误观念的支配,强烈追求私欲.这些自身素质差、法制意识淡薄的青少年,一旦欲望膨胀又得不到满足,就极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社会预防。由于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自控能力、抵御外来诱惑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性,风气的影响和不法分子的欺骗,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必须齐心协力,协调配合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对社会风气、社会环境进行深入、持久、有力的整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成长的生活环境。要立足基层,突出重点,广泛动员基层工作力量,围绕重点抓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着力抓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

    (二)学校预防。孩子成长期受到的教育除了来自家庭外,最主要的还来自学校,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会影响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学校应对达到在校的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使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意识有所提高。

    (三)家庭预防。家庭环境在孩子品行形成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孩子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在家庭“摇篮”中生活、娱乐、成长。父母要给孩子营造民主、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不但要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物质条件,还要对他们的精神、品质正确引导,给他们尽可能多的爱。家长还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遇到问题不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要经常和子女进行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争取成为孩子的朋友,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心。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言行举止,给子女当好表率。

    (四)自我预防。加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违法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尽管他们还处于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阶段,但对于真善美假恶丑还是有一定的分辩能力的。我们应当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点击次数:180  发布日期:2017/10/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