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对比朗读,回归课堂本真 宋家洪

    对比朗读,回归课堂本真

    ——《猫》教学反思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底堡学校  宋家洪

    语文课堂必定 “语文味”十足,这样的语文课才真正凸显课堂的“本真”。语文味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课堂始终,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们更应该注重展示汇报环节中的语文味——书声琅琅。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而对比性朗读,能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共构生成。而对比性朗读,有助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达到情感升华。那应该怎么引导对比朗读呢?就执教《猫》为例谈谈我的对比性朗读指导。

    一、词句对比朗读,体会语言的精妙

    费尔马哈指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在比较过程中,学生逐渐地进入角色,在朗读中传达出感情,从而训练了表象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培养了语感。而重新设计词句内容进行对比朗读,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具体方法主要有删、换、添、调、补充等。如“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三个字足能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时老师把“小梅花”读成“猫爪印”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体验,那种运用比喻手法说明喜欢的情感油然而深,再读此句时孩子们定将达到情感共鸣。

    二、片段对比朗读,增强情感表达

    有些同学不能在朗读中很好地表情达意,是因为他们对课文的片段间理解还未达到一定的阶段。这时,对比朗读俨然成了检验学生认知水平的标尺。我们通过反复对比朗读,定能让学生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文章结构方法告诉我们,课文片断内部或片断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或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如“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老实——贪玩——尽职,前后矛盾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突出古怪,对这种情感态度转换极快的语言组织,分角色进行朗读,分别感受老实、贪玩、尽职,再从语义间存在着相互补充和相互对照的关系,领会猫的性格古怪。

    三、角色对比朗读,深化文本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论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诵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不同的人物角色对比同一个语句的朗读,会更加深化文本表达的情感。如:“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短短的十几个字涵盖了“丰富多腔”,朗读前分大组对比长——短——粗——细的叫声,感悟猫就是一个十足的歌唱家。再读此句,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便溢于言表了。

    四、差异对比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有着各自的思想与见解,在阅读时,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经验,对课文中事物进行再创造。因此,在读课文时,投入的情感和想象也可能不同,所以有必要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加强比较性朗读。

    (一)同一学生前后几次的朗读比较。读得不好允许重读,给学生以创造成功的机会。其实,我们面对所有的学生,我们要相信学生能读得更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测试他们在学习不同阶段的朗读情况,有进步的给予表扬。

    (二)不同学生或不同小组同一段落的朗读比较。教师通过具体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一是鼓励学生互相挑刺,(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二是诱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你为什么鼓掌?)三是激励学生勇于挑战。(你能读的比他好吗?)孩子总会有孩子的天性,他们有竞争意识,他们希望比别人好,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在这种民主、平等又互相激励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空前提高,对课文的理解也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

    总之,对比朗读,能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展现学生认知的过程,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表层性过渡到解释性,并最终达到创造性理解,是语文学习返朴归真的有效途径。


    点击次数:123  发布日期:2017/7/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