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的方法 张福祥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的方法

    ◎   吉林省桦甸市第九中学   张福祥

    摘   要: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词语教学入手。要扎实地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中,探索了如下方法:一、背诵课本中精彩语段,精练诗文。二、把相近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学习,可以扩展。三、复述四、连词成段五、品味修饰语六、缩写

    关键词:基础  背诵  集中  复述  缩写

    农村学生的基础相对弱,提高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从词语教学入手,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把时间大胆地花在字词的教学上,花在真正掌握和运用课文词汇上,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对于文化学习环境不好的农村学生来说,实在是要紧的事,就像盖房子须要砖块一样,没有有砖,房子是不容易盖起来的。让农村学生学习课本语言积累词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展开:

    一、背诵课本中精彩语段,精练诗文。

    背书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中要求背的有限的几篇几段,只要词语富有表现力,都值得背,记忆力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大段地背下来,记忆力差的可以有选择地背。农村学生基础差,课外积累少,通过熟读背诵让学生逐步积累字词句段篇,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时,诗文的风采、格调,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都会在背诵者的认同、感悟下,不知不觉地化为己有,受到感染和陶冶。靠背诵加深理解、帮助运用,虽原始但很有效,不是祖宗的东西都不好。

    二、把相近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学习,可以扩展。

    课文中有很多词语是可以归类的,有的一篇课文中就有许多属同一类的词语或短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归类摘录,如写神态的词,写颜色的词,写声音的词,写心理活动的词。或者联系前后文,温故而知新。如教学《伟大的悲剧》,可以汇集形容人物心理和环境的词语: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怏怏不乐、忧心忡忡、疲惫不堪、畏缩不前、语无伦次等。经过摘录并反复朗读,学生对这些词语就耳熟能详了,以后碰到就会有意地注意了。三、复述

    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主要观点,精彩片断等,它是学习语言的最直接的方法,复述过程中需经先吸收,贮藏课本语言,然后才能运用和表达,教学《社戏》,我要求学生先熟读表示事情发展的一组词语,然后添枝加叶,复述小说故事的全过程,以此来达到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学生针对这些词语提出了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如归省的“省”是“反省”的意思吗?为什么“省”有看望父母的意思?伊表示第三人称代词,那么“他、她、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些问题实际都涉及到了训诂学和汉语史学方面的知识,其思考是很深刻的。

    四、连词成段

    “连词成段”就是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把本课中关键词语由学生自由选择十几个或几十个连接成一段连贯、流畅、中心明确集中的片断。如学生用《春》中的词语连成了一段话:“国庆节那天,我呼朋引伴登上东山,一切都欣欣然的样子,收割的人们都精神抖擞,小姑娘虽然打扮得不是花枝招展,在繁花绿叶中仍然显得那么美丽。鸟儿的叫声时而宛转低沉,时而嘹亮高亢,仿佛在酝酿今秋的生活,山峦静默,白云在微风中卖弄自己的舞姿。这一天,一切都舒活了,一切都烘托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连词成段增强了对词语的理解,提高了表达能力。

    五、品味修饰语

    许多优美的散文文采斐然,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别有一番意味,逐个品味一篇文章中丰富多采、生动优美的修饰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印象和理解,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像力的好方法,如《山中访友》这一课: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好风、德高望重的老桥、一去不返的逝川、古老而坚韧的灵魂、青翠的手势、 洁白的身影、憔悴的天空、湛蓝的笑容、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清澈的禅心、纯洁少年、精致的纹理、神秘的手相、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慈祥的老柏树、轻轻地招手等,这些词语学生较陌生,加强对这些修饰语的理解,也就加强了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披文以入情”,语文课就应该在这个“披文”上下功夫,实践中学生提高了能力,增长了兴趣。

    六、缩写

    把课文内容缩写,通过两种不同味道的语言的比较,去探究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如教学《绿色蝈蝈》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把文中写蝈蝈食物习性的文艺性语言缩写成平实性的语言:“蝈蝈主要以蝉为食,凭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经常在树上追捕比它大得多,强得多的蝉,然后津津有味地吃掉肚子,只剩下骨头羽翼和断肢残腿,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可能是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蝈蝈喜欢吃甜食,所以很甜的水果像梨子、葡萄、西瓜也是它们的美餐。甜食不可常得,蝈蝈就吃一些金龟子之类的昆虫或吃一点青草。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死去的同伴都会成为活蝈蝈的食物,平时它们和睦共处,只在吃食时显得有点霸道。”缩写原文法既深入品味了课文语言,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姓名:张福祥

    工作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九中学

    最后学历:本科

    职称:中教一级

    通讯地址:吉林省桦甸市第九中学

    邮政编码:132411

    电话:13844271819

    e-mail: zjyuwen@126.com


    点击次数:187  发布日期:2017/7/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