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重视历史新课程活动课的教学 崔万国

    重视历史新课程活动课的教学

    ◎   宁夏中卫市西台中学     崔万国

    初中历史活动课是指在新课程教材中插入的活动课教学内容,是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开设历史活动课是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文中活的“实践和探索”内容,将过去中学历史第二课堂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和拓展,使历史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现就本人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关于活动课的实施与开发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基本教学方式

    活动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课堂讨论方式

    课堂讨论主要是巩固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四个环节:一是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二是积累资料,教师提供和学生自己搜集相结合;三是分组讨论,这是关键的一环,老师应及时引导各小组讨论的深入。四是交流总结,分组交流时会带来观点的冲突、辩论的升级,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鼓励思辨的深入,既巩固了已有知识,又拓展了知识领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凝聚力。

    2、课外参观考察方式

    课外参观考察是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是中学历史活动课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去参观考察,要了解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教师都应有具体的布置。如在讲了“中国古建筑物”一课后,我带着学生参观考察中卫高庙,主要是看高庙的建筑群体现了明代的哪些特点?中卫高庙的哪些方面反映了佛、儒、道三教合一的特殊建筑风貌?从中折射出明代中卫县城的哪些社会状况?参观后让学生联系已学的书本知识进行了及时的总结,这是一个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也体现了教学的成果。

    3、问题解决的方式

    问题解决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愿、合作参与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设计时,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是编历史小报,收集历史图片,还是动手制作古代人类使用的器皿复制品等,都由学生自己报名,这样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展示其个性,有助于因材施教。二要注重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学生参与往往是初期热情高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渐渐淡忘,容易出现虎头蛇尾。老师在指导时要分阶段规定教学任务,各个时期形成前后呼应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最后的成果也是丰硕的。

    4、自主探究方式

    探究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未知的世界。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加强自主性,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研究。探究应有一个主题,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有一个通盘的计划,分解到每一课时解决一个什么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供学生参考,也要提供学生寻找资料的途径。

    二、把握好历史活动课的两大区域的特征

    上述的中学历史活动课程的四种教学方式,从教学背景上分析,分属于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两大区域。由于各区域内教学环境、氛围和限制的不同,应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

    1、课堂内的教学

    课内教学主要是适用于课堂讨论方式和自主探究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和点评,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采用演讲、写小论文、创作历史剧等多种方式展示成果,也可以采用知识竞赛、打擂台等方式进行教学总结。

    2、课堂外的教学

    课外教学主要适用于课外考察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以整个社会作为实施的基本环境。可以利用博物馆、图书馆、走访和网络等历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在过程中发现、在反思中提高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和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要手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初步积累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活动课教学应真正纳入教学计划并得到有效的落实

    提高活动课质量是活动课正常开展的首要条件,是活动课的生命力所在。教师是活动课质量高低的关键,老师要舍得花时间,乐于做奉献,既要保证历史学科本身的教学质量,又要兼顾活动课的教学任务。对学校来说,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考评机制,将活动课纳入教学计划,使其课程化,在教学时间、教学地点上给予保证。

    2、活动课教学应注重把能力培养落在实处

    我在历史活动课中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谈古论今的史鉴能力、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是一面镜子”,包含了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引导学生借鉴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上活动课《秦始皇功过》辩论中,我让辩论的双方把秦始皇在历史上功与过分别摆出来,辩论双方各持已见,激烈争辩。我及时引导大家辩证地总结这一历史过程,在肯定秦王朝巨大历史作用的同时,也明白看到,由于秦始皇以及后继者的残暴,它也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我引导学生观察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管哪个朝代,经济繁荣,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社会安定。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硬道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也一样。

    3、活动课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现在的各种类型的活动课,大都是在学生自愿基础上选择的,由于中考因素的存在,学生选择历史活动课的面不广,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中学历史活动课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特征,以教会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为基本要素,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因此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总之,活动课的作用能否真正发挥,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点击次数:32  发布日期:2017/7/16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