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作文自评自改的能力 陈君
如何培养中学生作文自评自改的能力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希望小学 陈君
作文是学生张扬个性、舒展心灵、表达思绪的过程,但是教师指导的缺场势必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教师的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不断的摸索,几种尝试方法如下:
一、实施学生“自主——互评”作文评改模式的现实意义
1、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增多,需要人们对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及时总结,这就需要人们进行写作,并不断修改完善,这靠别人的修改是绝对办不到的,因此,“自主——互评”式作文评改就凸显出了重要性。
2、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个指导者,传统的作文评改中,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衡量学生,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意图。而作文中学生最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学生自评作文,实际上是不断完善自己、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3、学生自评作文是作文自身规律的内在要求。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学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并进行创作的过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写作是学生个体的言语行为,表达的是学生个体对具体事物的独特感受。所以,作文评改也是学生个体对自己独特感受的一种再认识。所以学生对自己的独特感受最具权利,而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4、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目的内在要求。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传授方法.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1、适时渗透。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利用语文的活动课,把古近中外有许多著名的作家修改文章的趣闻轶事讲给同学们听,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等等。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如,教我国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向学生介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经过王安石的不断的推敲才改过来的。通过讲故事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让学生知道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2、表扬激趣。学生喜欢表扬的特点,为了充分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主动性,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表扬,如果发现哪个学生改得好,就采用有个性的的符号,那位学生改的好,在他们的作文簿上画上富有个性的高兴时QQ表情符号,或者在他们的作文簿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这句话改的好,你真是个力求上进的好学生。”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三、根据中学作文训练要求来布置学生自评自改
以 “九义”初中语文第二册教材为例,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文字、标点等,提出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去自评自改。
(一)第一、二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要素,要注意记叙顺序。根据训练重点,修改的第一步则是文章的结构。
这步训练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在自改中,自觉搭好文章的“架子”。在布置学生自评自改时,首先要引导他们重温单元提示中讲述过的“记叙的要素”和“记叙的顺序”这些知识,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知识对照检查自己的作文是否具备了这些记叙的要素?记叙的条理是否明晰?先后顺序是否安排恰当?开头、结尾是否象“风头”、“豹尾”?过渡是否自然?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在自评自改时心中有数,目的性明确,评改也达到了有理有据的要求。
(二)第三、四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根据中心确定详略。依据训练重点修改的第二步则是文章的内容。
①检查自己文章是否围绕中心选材。
②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力地表现主题。
③选材角度是否新颖。
④材料叙述的详略疏密。根据这些要求,该删减的删减,该增添的增添。
(三)第五、七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在叙述中结合描写、穿插议论。根据这一要求,修改的第三步训练就是文章的语言。
在这分项修改训练中,文字和标点自改都必须贯穿在每步训练之中,这样可以强化学生正确的书写与使用汉字和标点符号的习惯。这种分项修改训练的好处是,目标集中,范围小,分项突破,学生易于掌握。总之,对自己的文章作出客观评价后,就要以指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进行一番检查,找出文章的缺点、不足,对症下药,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自己修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学生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指导。
(五)互改交流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
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
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
四、培养中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第一、 改变教师的精细批改为学生自主修改。
第二、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第三、教给方法,反复训练。
1、静心默读,凝思斟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己的底稿,从文章的总体着眼,按提纲逐一检查,进行补充、删除和调整。
2、反复朗读,仔细推敲。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自己的文稿,检查语句是否流畅,用词是否恰当,修饰是否合理,词汇是否丰富,细致地进行文辞方面的修改。
3、小处着手,查缺补漏。这一步,学生通过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字、别字,运用不恰当的标点符号,运用重复的语、句进行一字字,一句句的精心修改,直到改得自己发现不了问题为止。
五、经验尝试
所谓作文自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评价别人的作文,感知自己的习作并进行比较。每一节习作课,当学生写完作文初稿以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自评自改和互评互改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评”的能力。通过对内容、结构、写法等的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加以修正,再从字、词、句、段、修辞等方面逐步进行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改”的水平,继而在会评的前提下去改,使“改”的目的更明确,“改”的行动更自觉。开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也很费时,学生根本不会评价,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评价。
通过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班上写得好的作文和问题作文都输入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以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带着学生边评价边修改。
二是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修改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给予学生鼓励。
三是利用教室的墙壁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在作文评改之后,将好的作文进行展评,大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在每一次评改作文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评价,也格外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习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作文的评改能力有了明显进步。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考察学生评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内容、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敢于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善于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再加以必要的启发诱导,扎扎实实、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