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空白艺术”手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浅说 董勇

     “空白艺术”手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浅说

    ◎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汪家乡小学  董勇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重合力引进绘画和诗歌的“空白”艺术手法,巧妙地给学生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思索,去主动探知,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

    关键词:“空白艺术”手法;群文阅读教学;运用

     “气不可泄尽,力不可用尽,意不可露尽。”这句俗语意思是什么事要留有余地。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尤其需要函咏,老师不能一言堂讲完。因此,适时使用“空白”艺术手法,给学生留足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带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在此,结合三十多年教学实践仅言一管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教学艺术呼唤“空白艺术”

    戴熙《习苦斋画絮》有言:“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在深化素质教育和教育大变革的今天,“不细讲不放心,不讲完不放心;一开课就口若悬河,一讲到底”的现象依然存在。我想:多讲而没给学生留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去思考、去创造的机会,即教学中缺乏“空白”的留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是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相对大容量的阅读信息和知识,更需要“空白艺术”进入师生的课堂。

    二、群文阅读教学巧置“艺术空白”妙用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巧置“艺术空白”妙用概括有三:

    1、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体会地说:“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不在教师讲得多,而在于能否唤起学生强烈的未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自己去读、去想、去说、去写......”

    教学中恰当地“空白”设置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促其情绪亢奋,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达”的“愤悱”状态,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跃跃欲试,并努力寻求结论以“完形”。

    2、有利于自我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使之语文素质和学习能力逐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孩子要有“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课堂教学中巧置“艺术空白”实质上就给学生以有“六大解放”和自己锤炼素质和能力的良机。长此,学生会从中体验到自己奋斗成功的喜悦与幸福,探究体验的乐趣、收获到失败与挫折的心智酸苦体验。因而更充满信心地继续学好语文或懂得哪里跌倒就必须在哪里站起来前行。

    3、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设置“空白”,目的是让学生逐步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从长远看,巧设“空白”就是教给学生以“渔”,以足够时间去尝试学习方法,以实现会学而不复需教。设置“空白”,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掌握更多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创造性地涉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群文阅读教学中“空白艺术”运用方法

    1、课堂教授中,注重口头言语技巧,艺术性地设置“言语空白”。

    口头言语是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必要技能 ,口头言语技巧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无足轻重的作用。

    清朝华琳曾讲:“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来,凭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此“无字处”即是指撰文之“空白”。教学与此同理。教艺不凡的教师都很讲究设计口头教授言语“空白”,备课时就精心安排、设计力求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恰到好处的言语节奏、速度,创造“时间上的空白”,使学生有思考、琢磨、咀嚼、玩味的机会;以精巧的提问,造成“思维空间上的空白”,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未知,收到“不言一字,尽得风流”之奇效。

    2、课堂教授中,巧妙设置板书“空白”,启迪学生思维。

    板书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系统。通过板书能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明晰化。例如,在教学《孔乙己》对其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我设计成动态课件,进行这样板书:整体是个圆形,由圆心向四周辐射造型。先把“孔乙己”三字打中间 ,然后在周围形象画上设计上几把带刺的匕首刺向孔乙己。相机引导学生知道是这几把匕首把孔乙己致死的 ,结合对课文的分析 ,请同学们填出这几把匕首的名称。看到这样的板书 ,学生生发兴趣,于是积极思考 ,研读课文 ,探究答案,抢着回答。老师反馈时随机在空白处打上“封建等级制度和教育思想”、“封建科举制度”、“丁举人、短衣帮等”、“轻视劳动,好吃懒做,麻木不仁”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获得了一种满足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板书空白艺术在这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吊起学生胃口,巧设教学内容“空白”,激发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在讲课的时候 ,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 ,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有意向性地去教学与导学,有意识地留下一些内容不讲 ,这样给学生造成暂时的“知识上的空白”, 让“空白”去会吸引他们 ,使他们在解决疑难问题需要时,迫不及待地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探寻 ,这样“欲擒故纵”,无形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没有讲完的东西 ,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能起到“吊起学生胃口”,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全面考虑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学生不同情况,可单项设置,也可有针对性多个目标项穿插设置。循序渐进,逐步在教学课堂中经营好“空白艺术”,让教学收到“空白”不“空”,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效果,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王昌珍,《留空白更精彩》,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第11期。

     


    点击次数:196  发布日期:2017/6/1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