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启思激趣 提升能力 姚美霞

    启思激趣 提升能力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中的运用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五小学   姚美霞

       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育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领域。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学科整合的思路和方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过程是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学习能力有效提升。

    [关键字]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学习能力  提升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普及,学校有了网络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要求教师能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启思激趣,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延伸和扩展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能力。

        一、丰富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教学微视频的出现,可以解决了美术教学中各种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省时高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加上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

    如:在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一课时,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团花的不同折叠和剪制的方法,但是如果仅仅凭借老师的一张嘴和现场的制作演示,学生还是不太能领会,甚至,有的学生根本看不到演示。但是我先用课件制作好窗花的制作过程的录像视频,通过大屏幕演示出来,学生就更容易明白了,而且在授课时轻松不少。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

    利用多媒体电脑手段创设一个需要的课堂情境,学生在情境中,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好地体验艺术的魅力,唤醒对美的向往,达到美育的目的。我们可以从网络节目、各种音像制品(录像带、光盘等),计算机网络、书籍和现实生活中获取教学所需的图片、影像、声音等感性材料应用于课堂教学。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信息,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和冲击,从而唤起他们审美和求知的欲望,这样才能把被动的接受过程转化为主体出于内心的冲动和要求。

    如:观摩的一节全国优质课《敦煌》录像课中,课件视频以观看者的视觉角度呈现敦煌壁画,配以教师娓娓道来的解说,营造了一种身临现场参观的情景,观者不禁陶醉于敦煌飞天的曼妙舞姿,进而产生浓厚的探究热情,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再如:观摩的区级优质课《下雨了》一课,用音频来营造了下雨的情景,先是打雷声,再是小雨声,最后是大雨声,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下雨的情境中,脑海中浮现出下雨时的画面。后面的教学也水到渠成了。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欣赏课

    小学美术的欣赏课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且学生们在课堂上交流也十分有限。而课前如果先把要欣赏的作品用图象、故事加上文字、解说、音乐先编辑好,深情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如:在六年级下册《追寻文明的足迹》一课时,图文并茂、声画合一的教学课件成功地为课堂营造了一个唯美的氛围:在《春之声》中引导着孩子们感受着古希腊奥林匹亚遗址、古埃及金字塔、古玛雅金字塔、古老的意大利哥特式教堂……变幻的画面适时的讲解让孩子们静静地慢慢地沉入那世界文化遗产的大美中,音乐与图片、视频的结合创设出美好的情境,西方的文明潜移默化渗入他们心底。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进行网络查询,访问相关网站、观看视频等,下载相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不仅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在六年级上册《探访自然地奇观》一课,我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按要求收集课堂学习内容相关资料,课堂上汇报交流。课堂上教师展示一些自然遗产的图片及录像,由搜集相关资料的学生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自然奇观的地理位置、独特地貌、主要特点、历史和现状等知识,教师适当点拨小结,结合闯关游戏,最后拓展让学生观看《自然奇观》的视频资料,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学生展现了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这样改变了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如果条件成熟,学生可以进一步使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凝固的音乐——建筑》这一课中关于故宫的知识,我学习尝试了别人好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网址: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课上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展示各自制作的小课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课本上的内容有限,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编辑更多优质的教学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欣赏。同时网络信息的运用,使课堂教学突破了课本、教室的限制,教学中提出任务,教师和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浏览、欣赏、下载相关知识和资料,获取更多更详细的内容。例如:学习《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这一课,课前预习让学生上网搜集、了解、下载人物生平及课本上的作品介绍,教师也精心整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制作课件,上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学习重点资料,课堂拓展让学生欣赏齐白石不同时期的其他作品,课下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了解和他同时期还有那些中国画大师。从而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容量。

    二、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种状况使学生知识面狭窄,易对教材产生依赖心理,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爆炸”局面。因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培养了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直观、生动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好奇心、求知欲强,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敢于想象,大胆猜测。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课堂更具民主化

    在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生生、人机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三、注意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一种辅助教学的现代工具,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的有效帮助,切不可华而不实,过分追求外在形式。应注意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外在的美化和热闹,喧宾夺主,忽视了教学目标。

    2、过分强调“预设”,而忽略了教学活动的“生成”,不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和表现机会。

    3、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使用而使用,表面看是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了,却并没有优化教学。

    4、每个环节都使用,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让课堂全程电脑化,教师退居二线,是学生被动接受电脑传递信息,导致师生缺少交流,教师产生惰性。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技能都是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但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需要提升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美术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发挥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点击次数:117  发布日期:2017/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