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杨霞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 杨霞
“学会说话,是人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次诞生;阅读,是人成为社会人的第二次诞生。”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多、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了解周围的世界,体验无穷、丰富多变的精神文化世界。而这种阅读体验的过程主要靠自己,个体阅读实践是基础,交流与点拨是个体阅读的反馈与校正,是外因,处于次要地位。然而,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却常常偏离阅读的本质,教师在一节节语文课上,不厌其烦地“导入新课”“展示资料”“媒体播放”,不管孩子是否已经掌握,教师还是根据“教参的要求”,凭借“以往的经验”,汗流浃背地砸实所谓的“重点段”“重点句”。课堂从本质上说并没有彻底摆脱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做一个充满热情、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结合教学实际说说自己的做法:
一、加强课文的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孙子·谋攻》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思是说要想打胜必须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同样,学生掌握课文的训练重点,学好课文,必须了解课文的情况和自己的认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预习课文恰恰能做到这一点。
预习是精读前的准备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阅读、思索、练习的开始。它的特点是自己动手,自己思索,自己感知,自己生疑,一句话学生自主学习。它的意义是能够产生愉悦心理。在预习过程中,如果用自己学过知识独立的解决了问题,自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预习过程中,会“碰壁”,会产生“愤”“悱”的感受,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增强听讲的方向性和选择性。我的做法是让学生通读全文,把握课文大意。鼓励学生多多提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情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提出本课有价值的重要问题让学生思考,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做到: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学习富有个性,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运用启发式,采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主张对学生要诱导、指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统一,既把学生看作教育对象,又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这个思想,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发,在探求规律的关键处设问以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知识。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全体学生围绕谋一种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结合教《少年闰土》一文,谈谈采用启发式、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的做法。1、精心设计导语 。《少年闰土》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北方农村,经常看到的不是参天耸立的高楼,而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那么海边农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如何把这美丽景色描绘下来呢?读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将会得到满意的回答。这样设计导语可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2、精心选择课文内容,以此作为突破口,带动全篇的学习。《少年闰土》作者首先描写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在这样的景色中,一位勇敢的少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文章开头营造一种气氛,留下悬念:这十一二岁的少年是谁?“我”是怎样和他相识的?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闰土为什么要到“我”家来?闰土长的什么样?其次,要让学生谈谈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是什么,并说出理由。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品词析句。3、课文的其他内容学生自行解决,或独立思考,或讨论或向老师提问。
三、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使学生依靠自己征服知识而受到教育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使学生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就得教给学生读书之法。下面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大体步骤,是我在10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第一步:泛读。泛读是读文的第一步是为精读打基础的。它的目的是能正确流畅地通读全文,综观大意。具体事项包括:阅读文章的题目,认识生字词了解文章写了什么。第二步:精读。精读就是仔细,深入地揣摩和研讨文章,围绕文章“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行,以了解文章的精微。具体事项包括:理解文章,理解语句,概括段意和中心意思。第三步:熟读。反复阅读,牢固记忆,运用于实践,具体事项:积累素材,为我所用;善于联想,使学习的收获得到加深和拓展。学生了解了读书之法,就会拿着着把利剑,披荆斩棘,创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