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经验之我见 —— 关注差异 让英语课堂更精彩 李玲
小学英语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经验之我见
—— 关注差异 让英语课堂更精彩
◎ 山东省招远市实验小学 李 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反映出来的学习差异越来越大。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如何成功实施英语教学?一年来,我在教学中打破了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在新的知识点上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听、说入手观察示范,然后鼓励他们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关注差异,给英语课堂注入趣味性。
《新课标》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能力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对于做任何事都要从兴趣出发的小学生来说,兴趣同样是他们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把趣味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在复习一周七天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曲子把单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或韵律诗,鼓励学生大胆的唱出来,歌曲和韵律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能产生兴奋情绪。由于学生的心情愉快,学习态度就会从被动转为自觉和主动,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明显得到提高。
二、尊重差异,让英语课堂展现精彩
《新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课堂改革中,我遵循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大胆的“放”
“放”就是充分给学生自主权。课前,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通过从网上查找资料,从工具书中查找信息,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查找自己想知道的知识。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记录本子上,以便上课时共同探讨。如本课内容只提到了the British Museum, the London Eye和Big Ben .但通过放手让他们课前去查找,课上同学们交流时,就连平时知识面很窄的同学都能说出Hyde Park, Tower Bridge, the River Thames 和 Buckingham Palace等,还有一名学困生说出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Queen’s house.给了我一个惊喜,此时,我总是有意为学生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的材料,引导他们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积累、和扩展。这样课堂上,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我体会到学生在有限度的“放”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巧妙的“扶”
“扶”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疑点、难点上进行有意的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总结学习方法,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在英语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有快慢之分,表达与创造能力有快慢之别,因此,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处在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辅导,有意扶持,使其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胜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新授课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这节课中,谈论周末时,我出示了问题: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要求同学们进行回答,有几个同学由于对过去式的应用掌握不够,因此频频出错。此时,我边鼓励他们Think it over.边给他们做示范句子,并故意重读动词的过去式,以便引起他们的注意。我把更多的机会给了那些对这个知识掌握不错的学生,既给了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又给不会的同学做了示范。当我把目光再转向出错的学生时,他们已经能够找出自己的差异所在,并能够正确使用过去式来完成自己的句子。
通过大胆的“放”之后,让全体同学在老师的“扶”中,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让所有的同学在课堂中都有所得。
(三)自主的“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我总是注意为他们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的发挥,在快乐中习得知识。
在拓展环节中,我为同学们设置了一个参观访问的活动,在教室里展示了有关英国、中国和本地的一些名胜及风景图,让同学们进行参观访问,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学们很感兴趣,都纷纷举手参加。在活动中,优生充当了小记者的角色,不仅应用了本课的目标语句,而且调用了他们所能运用的很多句型: How do you do? What did you see? Who did you meet? Do you like it? Is it interesting? 等语句来进行访问。在这一环节中的那些参观者们,也是我有意提问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采用的是参观式的游戏,给他们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气氛,因此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在优生的带动下,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竟然完整的回答了小记者的问题,应用了:I went to England. I met …… I saw ……等句型。虽然不是非常的流利,但他们在参与中学到了英语知识,训练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就是他们的大胆创新,使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充满了无限生机。
(四)合作的“学”
差异是先天存在的,我们在面对差异的同时,要顺应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更好的面向全体,教学相长,利用差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面向全体,缩小差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差异呈现,达到资源共享,以强带弱,让优生更优,让弱生不弱。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反映快表现好,学习成绩也不错,一部分学生机灵而内敛,成绩也很好,一部分学生张口既来,但爱犯错误,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思考但不爱发言。针对这种情况,在小组活动中,我下意识地把优生和后进生穿插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展开小组学习时,优生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小老师,他们耐心地教组员单词的发音,或教组员读句子,不厌其烦解答其他组员的疑问,在这过程中,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另外,在对话中,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流利地朗读出来,这就要求口语好的学生来帮助较差一点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认识到学习英语要靠自己经常地、反复地、系统地进行语言实践来获得技能。
语言的习得重在朗朗上口,如此一来,同学们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也消除了英语学习的恐惧感,能够朗朗上口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三、赏识差异,让学生在关爱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激励法,培养学生学英语的成就感。只要学生在不断进步、发展,就给予肯定与承认。学习中,我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比如:优等生一遍做对的要表扬,学困生经过订正做对,也要表扬、鼓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还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树立自信,激起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对于弱生,如果有了较大的进步,我总是用“Good!” “Excellent!” “Wonderful!” “You can do it .”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苦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都能从老师的评价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拥有自信,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我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尺度,也是我的教学追求。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切实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让他们感到学校是爱和欢乐的殿堂,他们的脸上呈现出了成功的喜悦,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和做人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成功的可能,只要我们关注他们的差异,并不遗余力的发展他们的个性,相信孩子们会向白天鹅一样展翅高飞,相信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将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