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张诗违

    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

    ◎   青海省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   张诗违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把品德课与枯燥乏味等同起来,极大地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以下观点建议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让学生爱上品德课。

    一、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

     1、首先是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2、教学内容深浅和问题易难程度设置要程宜。教学中特别是用问题来设置悬念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吸力时,教师不能把问题设置得过于难或易,教师依据学生求知令人欲强,好奇以胜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并且要使之符合科学性、新颖性、紧扣教材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索、解决,来引发学习兴趣。因此问题的设置,就要学生来体验像挂在树上的桃子,需要学生跳一跳才摘得那样的感觉,在摘桃子过程中体味到了摘果的艰辛和喜悦,经过学生大脑的劳动有了收获,感受才更深刻。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不同,老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使之协调和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直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社会考察法、参观访问法、实践调查研究法、读书引导法、游戏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经常灵活运动,必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勇敢打破常规,才能使课堂有新意,有创意,有争议,有惊讶,有联想,有疑惑,有笑声,课堂教学才不是一潭死水,整个课堂才充满趣味性,其乐融融。

      二、让课堂教学内容变的生活化。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品德学习,培养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喜欢这们课程。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传统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这种教学实质上是道德的说教,是知识的灌输,因而常常处于晓之以理的简单认知状态,没有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缺乏实效。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过于难,不易于接受。因此要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也就是是让课堂变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例如我在教授“我们应尽的义务”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我将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不雅行为拍成DV,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爱护公共设施,不保护环境,其中也有很多是学生自己在校园中的不良表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些行为的不雅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功德,提高自己的行为素养。同时还让学生亲自参加公益活动,在公益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生活中意识不到的问题,从而引起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这样的问题发生,同时能更牢固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更真实,师生更融洽,学生说我思,谈我想,诉我忧,议我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亲密朋友,课堂中弥漫的是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这样的课,知识学起来既好掌握又愿意学习,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三、教师要设法使课堂保持愉悦的元素。

    首先是教师上课时,其面部表情要自然、亲切、和蔼可亲,而不能给学生冷冰冰的硬伤的感觉,让学生感觉容易接近;其次是教师的语言要富有个性、亲近咸与吸引力,能够及时、方便地传递课堂中有价值的快乐的信息,所以教师语言要精练、简洁、通俗易懂,当然为了能活跃课堂更不应该少了委婉、风趣、幽默、机智等方面的语言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注意力。教师要驾驭好这方面的语言,就可以打动学生并适当地用笑声来打破沉闷、严肃甚至于紧张、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这友好、愉快气氛中心情舒畅地聆听教师的教诲,更好地与教师合作。教师讲的话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讲课时就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让每一句话都有丰富的思维含金量。还有教师还要学会用学生类的语言和学生沟通,可以稍微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第三是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接纳自己。只有参与才能融入,只有融入才能认同,只有认同才能接纳。教师要想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那就是让学生接纳你。因此,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还要亲自参与其中,让学生也感觉到你不是高高在上,或者是和他们有着很深的代沟。

    四,让课堂教学过程变的灵活化。

    要想让学生喜欢一门课,那一堂课40分钟的安排可谓至关重要。一堂课中老师对知识的安排至关重要,灵活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在一堂课中学到的不单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的养成。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学生就注意听讲,他们就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他们的注意就不易稳定,掌握的知识也不全面,学习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怎样讲好开头呢? 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或在课的开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悬念等。同时,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自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清楚,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走进教室时精神倦怠,讲话有气无力,没有条理,就不难想象学生的状况会怎样,整体教学必然要受影响。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主要是“读、讲、议、练”。对说教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例如我在讲“我的经济权利”中的继承权时,我先让学生把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概念了解清楚,然后让学生们试着举一些例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例子,然后在给学生们举一些难的事例,让学生分析,最后再将案例的有效判决公布,看看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这样不但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意见,同时也使学生们了解法律的一些知识,在公布法院判决前,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一直“满堂灌”,只讲条文性的知识,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在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被固定在课堂的某一位置上,不容许乱说乱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空间,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通过组织形式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能从环境的改变而投入到教学中,并且很好的掌握知识。例如我在教授“竞争于合作”这课时,我以辩论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辩论会的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辩论会,老师充当主持人,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正反方,然后每组再选出三名学生作为辩手,进行活动,课堂中,正反方辩手争论激烈,底下的各方同学也积极踊跃的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同学们在辩论中提出的观点新颖并具有说服力。不但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还锻炼了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综观现在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学观念,扎实的掌握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脚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将成人和成材结合起来,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人才!


    点击次数:158  发布日期:2017/5/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