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陈海涛
如何在小学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云龙小学校 陈海涛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根本的教育任务,就是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健康发展。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实施思想品德课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就是品德课的教学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发挥出其根本的教育作用呢?我以为:
一、精心设计,动之以趣
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道德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的教应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否则,等于锤击冷铁。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所以说,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深刻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路,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品德第三单元《圆明园的诉说》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影碟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精心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顺利完成思想品德的育人教学任务,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从传统读、写、背的枯燥学习中摆脱出来。
二、挖掘教材,晓之以理
在小学品德课教材中,各册都有其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市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品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了素质教育,其主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明白事理、感知善恶、加深道德认识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程度。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点,亮点与难点,同时结合学生身心实际,对学生进行适时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让学生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品德课《帮帮残疾人》一课时,首先充分利用教材知识,使学生明白残疾人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回顾我们身边有哪些残疾人,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有哪些困难,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其次,依托教材中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关心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助人为乐的具体表现,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从小只有这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又如:在教学《努力才会有收获》一课时,紧紧联系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白山羊公公给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些萝卜和种子,小白兔和小灰兔把他们种在地里。等到收获的时候,小灰兔捧着胖胖的大萝卜,高兴极了;而小白兔种的萝卜早就没有了。这是为什么?通过教材中的这个故事,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收获是辛勤劳动与汗水浇灌出来的美丽的花朵。这就是完全从教材中就可让学生明了的道理,所以品德课就是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联系实际,导之以行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力量达到思想品德的榜样教育作用,尤其是发挥教师榜样的示范性和表率作用,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巨大的映射和促进作用,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品德形成示范、向导、模仿和行为迁移的作用。,比如:我在任教五年级时,有一名学生身患阑尾炎,家庭很贫困,在卫生院动手术,我亲自护送,照料,还带头捐钱和给这个同学买营养品,天天课后到医院去照顾与看望,同学们看到我这样做,全班同学也自觉捐钱买营养品,派代表到医院去看望。周科同学将他自己舍不得吃的大红苹果,毫不犹豫的给这位同学送去了。又如:我教三年级时,有一位小学生叫张幼芹,早晨在学校门口,捡到五十元人民币,她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交给了值周教师,发挥榜样的力量,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班上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用这些就是活生生的身边榜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学科,教师必须因材施教、灵活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动之以趣、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