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教学中学生纠错方法的方案 孙玉娟
探究数学教学中学生纠错方法的方案
◎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北旺乡东户屯中心小学 孙玉娟
摘 要: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设置错误”,能使学生发现错误,产生“质疑”,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纠错方法;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错误甚至连学生本人都莫名其妙,作为教者也常常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用“太马虎了,不认真”这几个字概括了事。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重视“首次感知”对学生思维的作用,削弱“定势”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对“理想的学生”有这样一段描述: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方法的切入口和落脚点,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假设
1.研究内容
(1)收集并积累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造成学生学习错误的现象材料。
(2)分低、中、高三个年段,采集错误样本,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进行归类整理。
(3)在教学实践中制定相应的纠错措施并逐步修改、完善。
2.初步假设
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重视“首次感知”效应,力求使思维朝正强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有较大提高——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理论学习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和论文,进一步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为课题研究提供先进的理念和支撑理论。
调查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中期、结束阶段,经常进行调查分析。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通过积累资料,分析思考,并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执行。
六、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1.本课题研究促使本人不断学习、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研究的需要,同时也预示着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2.课题组成员已实现了专业化、年轻化,学历较高,教学知识较丰富,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3.通过本轮课题的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方面进行探索,期待学生的纠错能力有所提高。
七、学生纠错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1.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反思错误引起的原因及对策
首先孩子们大多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做完作业或考试后就认为自己做过的题目都是正确的,从来都没有想到检查一下自己做的题目能否存在错误,其次孩子们大多有麻痹思想,对待简单的题往往重视不够。反思是学生自觉地对自身活动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好的盲人功效。
2.建立数学纠错本
第一步: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数学纠错本,摘录自己平日比较典型的错题,并且对出现的错题及时改正纠错,也就是常规的纠错方法,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纠错本,自我分析错误原因,(下转第11页)(上接第15页)思考方法,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及时知道学生的漏洞在哪里,并可及时补上,让他真正弄懂题目,扎扎实实纠错。
第二步:把纠错本分为三栏,症状,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例如分析一道计算题131-46+54=131-(46+54)时分析错因学生因受到凑整的诱惑,没有看清计算符号,随后学生反思的治疗结果中给出了正确的答案131-46+54=139。这样学生也会经常翻看纠错本错误一目了然,而犯错的机率也会大大下降。
教学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识别错误,那么错误就能成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一贴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