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反思日记之我见 李华丽
教师反思日记之我见
◎ 河北省黄骅市教师发展中心 李华丽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接触新课程,学习新课程,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撰写反思日记,更是对课改理念的一种整理和提升。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设发展平台。以反思日记为载体的方式,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重要途径。所谓反思日记,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某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的方式。它既包括自己工作的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通过撰写反思日记,不断地分析、回顾、研究,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那么,教师如何写反思日记呢? 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有志于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着。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实践,坚持做到:在学中思、干中思、想中思、写中思,并将所思所悟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教育习惯。
一、在学习中反思
教师学习是教师反思的基本前提。教师学什么?教学专著、经典名著、专家培训皆为学习的方式,捧读专著是学,请教同仁是学,观天赏花看电视也是学。在学习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理论、名师的实践经验,甚至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一些信息时,教师进行换位思考,把教育理论、教学经验等与自身教学实际相碰撞,从而萌发出一些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想法、新的措施、新的技巧、新的点子等,吸纳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名师的教学经验,内化提升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达到边学边思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反思
教学实践是反思的根本源泉。若没有教学实践,反思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往,我们教学迈不开步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总结与反思,致使找不出自身与同伴的教学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不能坚持经常地自我否定,导致墨守成规。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应抓住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
1、反思教学定位 注重教学前的反思,即怎样结合新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如何教,教什么,如何学,学什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教材设计的意图,纠正原有教学中的偏差,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探究规律,掌握知识,品味学习的乐趣?这种反思保证了教学有一很好的立足点,不至于在立意上偏离教材主题要求。
2、反思动态生成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即是否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上,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效果有时是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的,学生是否能够深度思考问题。但也难免产生两者不相统一的现象,教学反思中捕捉这类事件,无疑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如我校教师在教学《跳水》一课,正当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千钧一发之际,如何解救孩子”时,一个女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想知道他们如何处置这个顽皮的猴子?”教师没有随意打断学生思路,而是因势利导“你们认为怎样才最合适?”同学们群情激昂:“我想把小猴子置于死地,它差点害了一个孩子的性命!”这时,那个提问的孩子说:“老师,我不想这样做,我想感谢这只小猴子,因为它让孩子改掉了不冷静,易冲动的脾气。”话音刚落,掌声四起。课后,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及时这刹那间的感受和智慧的火花。她在反思日记中写道:“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往往学生的奇思妙想能够拨动教学琴弦,奏出一支美妙的协奏曲。就像今天的女孩子,她处置猴子的想法充分展示了孩子的人性美,她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拥有一颗健全的人格。给孩子一些权利,让她去选择,给孩子一片空间,让她自己走向前。”
教学中,教师要以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维、灵活机智的处理方式解决教学活动中随机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让教学成为艺术。
3、反思教学效果。注重教学后的反思,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行为等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师在反思时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反思需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可以写成功心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令自己心情澎湃的课,这样的课肯定有成功之处。这样的教学过程一定是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有着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要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推陈出新。也可写遗憾之处。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学反思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学会教学、学会反省、学会发现。反思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新的动力,生发新的创造,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精彩,从而创造出新的工作奇迹!
三、在互动中反思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等相互间的互动交流,能给人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善于反思的教师能从中捕捉一些新的动态信息,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使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促发自身创造出新的奇迹。
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集体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集体反思,每位教师都做到自觉地成为反思型的教师,以实现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效果的最大。在活动中,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身临其境,观察、反思、体验教学中的各个问题,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问题,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授课教师课后自省,与听课教师讨论,寻求问题答案,并继续实验,不断改良。
课改论坛活动,给教师搭建互动平台。教师写完反思日记后,不能将其束之高阁,我们可以将反思日记作为载体,在 “教学沙龙”专题活动中展示交流,就新课程的实施,谈感受,谈体会,大家在“品一品,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 “疑点” “热点”“焦点”等话题,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这种互动不单是一种交谈,更是一种心灵间的相互沟通与碰撞,使教师在一个大范围进行群体反思,形成新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给教育教学带来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四、在随想中反思
在教育教学中,要搞好个人教学反思。尤其是在工作之余,处在闲暇的时候,边想边思,往往会触景生情,带来新的灵性,使自身的思考向深层次迈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养成常想常思、常思常新的好习惯,一有机会就要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自己这一段的教育教学,或对教育教学现状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慨,或对教育教学的未来进行畅想等等。这样,对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素质,用“慧眼”看待教育上的问题,捕捉新的方法、技巧和新的发现,会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与风格。写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坐下去,沉下心来,思考一下教学中的得与失,根据自己的感受与多种渠道反馈的教学信息,撰写反思日记。只要觉得对教育教学有益处,对自己有新的启迪,就要坚持不懈的且行且思,并及时地记录下来。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更是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此以往,必定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