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伍锦群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蒙山镇第一小学 伍锦群
摘要: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教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才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才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质疑 培养 能力 教学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没有疑问成了最大的问题。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学生变得更加聪明,素质更高。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可见质疑对于受教育者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动机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很重要。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获取知识的状态中。
例如: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我表扬了学生计算快,正确率高以后,马上请同学们判断:“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不是三位数就是四位数吗?”大家思考了片刻,69个学生,有66个认为正确,只有3个还在犹豫,我请其中一个说说原因,他脱口而出“如果那个一位数是0呢?积就是0了,积就不是三位数或者四位数了。”我没有及时作出判断,而是先表扬这位同学大胆质疑,让同学们继续思考他说的是否有道理,同学们哑口无言了,无言以对,我才跟学生说:“计数法里有个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最小的一位数是1,所以那句话是对的。”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我成功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获取了新知识。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让同学们判断:“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对吗?”大家都在沉思,一个平时思维不活跃,很少发言的学生脱口而出说:“不对”。我微笑着对他说:“你给我们找来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既不是长方形又不是正方形的图形来,可以明天告诉我,如果找来了,这句话就是错的了”。第二天他主动跟我说没有办法找到,我们都笑了。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三、学习迁移,尝试质疑
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开始许多学生只知道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还有其它更简便的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随后有了“长x 2+ 宽x2”和“(长+宽)x2”的方法出现了。
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引导质疑: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你还会想到什么?一个学生急忙举手说:“我想起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另一学生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还有一个学生说:“正方形可以算是长方形了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解开了迷惑。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四、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有疑可质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提问提得有价值。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学习过程的困惑处、;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进行质疑。
质疑问题只是成功的一半,解答疑问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策略,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具体、问得适时、问得新颖、问得有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于比较。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创设愉快、和谐 、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忠实的观众、听众变成善于表现自我的演员。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有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才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归纳、体验中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才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