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巧用错误 深化理解 邓贤菊

    巧用错误  深化理解

       ◎   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中心小学校   邓贤菊

    【摘要】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情况,是一种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并加以合理利用,不但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错误   分析   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错误产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答案有错误去责怪学生,然后亲手呈现一份完美答案,长此下去,就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正确对待学生错误并加以合理利用呢?

    一、      利用错误  激发探究

    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发展潜能也不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正确。作为教师如何创设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比较、讨论、解决问题呢?

    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面积单位时,我对学生错误进行了课前预设,设计了如下两个图形:让生判断谁的面积大?

               

    A(小方格的边长为2厘米)         B(小方格的边长为1厘米)

    生:图A的面积大。

    生:图B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

    学生们争论不休。

    师:到底谁的面积大?请同学们想办法来比较、说明。

    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生:我数方格数比,图B有24个方格,图A只有6个方格。所以图B的面积大。

    生:不对,图B虽然比图A的方格多些,但图B方格很小,图A的方格大得多,我认为图A的面积大些。

    生:我通过计算得出:图A的面积有2×2=4(平方厘米)  4×6=24(平方厘米),图B的面积有1×1=1(平方厘米)  1×24=24(平方厘米)。所以:图A和图B两个图形一样大。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图A的1个方格可以平均分成与图B一样大的4个方格,图A的6个方格就可以分成与图B一样大的24个方格,所以两个图形一样大。

    这堂课正因为有了错误,有了争议,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样的思维碰撞,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分析错误  启发思维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错误所引发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在错误之处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最后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在问题解决中,有这样一道练习:妈妈给明明21.5元的零花钱,明明每天用去0.7元,够用几天?还剩几元?有好多学生是这样计算的,21.5÷0.7=30(天)……5(元)。这道题解答得对吗?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解答是错误的。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1) 比较余数与被除数的大小,余数比被除数大,显然结果是错误的。(2)验算:30×0.7+5=26   商乘除数加余数的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说明解答是错误的。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是不变的,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5缩小10倍是0.5。

    上面的例子中,我通过让生找错误原因,从而更好的理解了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关系。 

    三、反思错误   加深理解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改错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加深理解。

    教学画角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形成画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独立画角。在巡视学生画角时,我发现有学生把120°的角画成了60°,看来“量角器上如何读刻度”还是学生的一大难点,我想既然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何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问题在哪里?我提醒学生:120°的角是个钝角,怎么画出来的是一个锐角呢?所以肯定不对,找一找错误出在哪里?” 通过反思整个操作过程,学生们发现了在利用量角器画角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量角器的读数分内圈和外圈,原来这就是造成错误的原因。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再量角、画角的时候,就会注意: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0刻度线是在内圈还是外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利用这样的“错误资源”,有意识的加强引导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反思错误的时候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课前预设错误,善于课中捕捉错误,善于课后反思错误,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17/4/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