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种方法 罗登凯
浅谈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种方法
◎ 贵州省安龙县普坪镇金山小学 罗登凯
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观察,写日记。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在对待同一个事物,只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地方,生活中到处有感受,到处就有心动,也就到处存在着写作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选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既能锻炼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又能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写作也就不会言之无物了。例如,写以我的同桌为题材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观察你所要写的这个同学的外貌,神态,言行,举止等。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对这个同学有了第一印象;然后指导学生再进一步观察并写出对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事件,写出你内心的感受,使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当然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还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这样写作素材就会更形象,更生动。
二、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广泛阅读,作笔记。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看出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因为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精神产物。所以又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当学生读的书多了,在头脑中积累的词语,句子,段落,文章自然就多了起来,写文章时就可以随时引用这些词语或句子。甚至还可以把这些词语或句子进行加工创造,使之为我所用。有一次,一个学生的作文,从整本上来看,都很平淡,但是他在最后的结尾时运用了一个“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使得平淡的文章一下子主题鲜明起来。
四、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我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五,正确评价,多鼓励。学生写作文都希望得到恳切的评价,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写作文时的心理,想法,意见。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评价学生的习作。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因此评价学生的作文应多些垦定,少些否定;多些鼓励,少些批评。老师所写的评语应贴近孩子气的心理,运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文字。如,你要是能再写出一点你对他的看法,这绝对是一篇更好的文章。这样来做。孩子就有了写作文的兴趣与自信心。学生有了表达的自由,其灵性才得以挖掘。
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确实培养起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