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王翠兰

    浅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小学校   王翠兰

                                             

      在每一个语文教师心中,作文课应是最灵动的课堂。因为作文是学生精神的巢穴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表白。在作文课堂上,学生的心可以像雄鹰搏击天空那样灵动飞扬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里,但是现实的作文课堂却恰恰相反,在一张张愁眉苦脸中,在一篇篇假文假情中,我们看不到花季少年应有的蓬勃朝气和鲜明个性。他们灵动的心悄无声息的栖息着,如何让学生年轻的心飞扬在作文课堂中的每一个角落里?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曾经苦苦思索的问题,笔者觉得想让学生的心飞扬在作文的天地中,语文老师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阅读,积累---推动学生思想的飞跃

    书籍集中了人类思想的瑰宝,书中的千山万水,芸芸众生,无不在向学生昭示自然的多姿,人生的多彩。所以语文老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让书中的智慧推动学生思想的飞跃。

    在阅读中老师要注意引领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同作者的心去交流,因为这样学生才会感到:父亲蹒跚的背影中深沉而博大的爱;才会听到岳阳楼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才会看到紫色藤萝上如瀑布般永无止境的生命。其次老师还要做好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阅读:如学习了《游子吟》可以推荐肖复兴的《母亲》,学习了《斑羚飞渡》可以推荐《藏羚羊跪拜》,这种由课内走向课外的阅读,加速了学生的阅读由点到面的转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领域,当学生的阅读量增大时,老师可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喜好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学名著 ,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畅读,在名著中与伟人的思想交流融汇。

    只阅读不积累,不会形成自己丰厚全面的语文素养。叶圣陶曾这样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累,拿出来用就是很自然的,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作,虽然只是一段时间的事,但大部分是平时积累的表现。”积累语言最捷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节节语文课有所积累:积累字词,积累佳句,积累经典诗词。

    笔者在讲授经典美文或名人名著时,总是在第一课时设计“二读一写”的教学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一读”中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读,每人会写20个词语,并当堂听写,相互批改。在“二读”中让学生精挑细选的读,每人挑选5--7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相互交流。最后在“一写”中选用其中的5--7个词和其中的2--4句写成一段话,当堂朗读,相互鉴赏。每次上课都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词,天长日久,学生的积累就会有质的变化,这样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促进学生思想的飞跃。

    二.批阅,交流----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学生阅读是与作家心灵对话,老师批阅学生的文章同样是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要求学生写出有感情的文章来,老师的批语是否同样具有感情呢?“中心比较突出,内容比较丰富,语言比较优美”这是我们老师最常用,也最顺手拈来的批语,这样的批语与其说“有”,不如说“无”,这样的批语怎能让学生为之心动?又怎能期望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呢?

    在笔者的书柜中有一本已泛黄的日记,那里面记录着笔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少时节,那里面更珍藏着我恩师饱含深情,拨我心弦的批语:

     “你的文章很美!美的一如宋词里的小令,可以试着发表一下,让更多的人去欣赏你的这份美,我相信你能成功的!”

    “我很喜欢你的文章风格:欢快中总见淡淡的忧思——很像当年的我,读你的文章如同与昔日的我对话,真得很喜欢你。”

    ……

    这样的语言掷地有声,如大珠小珠落入我心中的玉盘,拨动我情感的弦音。多年以后,当我成为一名教师,我也总是坚持用这种饱含深情,富有赏识的批语去打动学生的心,去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在课余时间笔者则喜欢以面批方式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中,探讨中,笔者的一次由衷地赞许,或是一个点头的微笑,抑或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轻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孩子们就这样在与我的交流中,一点一滴努力着、改变着,也许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但这的确影响了他们,这种影响给他们带来了情感上的波动,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让他们展翅欲飞的心灵有了翱翔的推动力。

     

    (三)观察,感悟---启动学生创作的大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要让他心里的琴弦奏响起来,要打开他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所以老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的心到大自然中去做深呼吸,到大自然中去感触日出日落,草长花开,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自然景色,并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准确的描绘这些自然景色。

    当学生能自觉的观察大自然时,再逐步的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我常常要求学生在暗处静静的观察自己父母的背影或是父母的手,眼睛等细微的地方,把每一次观察到的最打动心灵的感悟写出来,续而可以再把观察的范围拉大,自己的朋友,老师,同学,陌生人等都可以进行观察,逐渐的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会越来越亮。 

    音乐是生活的代言人,有时笔者还会与学生通过鉴赏歌曲一起感悟生活。通过对歌曲的鉴赏,学生会对生活的感悟更深一步。一首《隐形的翅膀》曾让学生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感悟:

    每一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双翅膀带我们飞过风,飞过雨,飞过悲伤与挫折。让我们张开这双翅膀,逆着风去体会每一种感觉,用我们的信念,执著和坚强,追寻心中的梦想,总有一天梦想会开花……

    当学生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当学生心中有了感情的潜滋暗长,当学生的创作大门被轻轻启动时,再回望,我们的作文课堂,学生的心已灵动飞扬在那里的每一个角落。


    点击次数:97  发布日期:2017/4/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