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点燃精彩课堂 祝艳艳
让细节点燃精彩课堂
◎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孔戈庄小学 祝艳艳
教学细节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指导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一、精彩源自“生命关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但我们很多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有些就连起码的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无法做到。正是对细节的忽略、不重视,才导致了种种不完美。如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班级的活跃分子,才思敏捷,成为了教师的最爱,成为课堂的“主力”,无限风光;有些学生回答问题语不成串,对文本的体验一知半解,在课堂上偶露一回脸,成为课堂的“冷板凳”;有的学生则沦为“看客”,上场锻炼的机会微乎其微。这种以偏代全,“万绿丛中一点红”式的参与面应该不是教育的主旋律。
请平时充当“观众”的学生发言,是一般教师上公开课最不敢触摸的敏感地带。但在这里却充当了最好的教学资源,这个“举手”细节源自老师一颗博大的爱心,源自老师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小心呵护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积极引导学生闯过一个个难关,播洒一粒粒自信的种子,课堂才真正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二、精彩源自“精雕细琢”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老师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感情真挚,扣击学生的心扉,拨响感情的琴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同时,教师用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的教态,如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站立姿势,甚至服装、发式等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不难发现他们总是满面春风走上讲台,之后眼观全班学生,用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开始讲课。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们用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或肯定地点点头,拍拍学生的肩膀;当学生走了神,老师用皱眉、扬眉,用亲切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融洽的师生情谊,使课堂气氛有张有弛,情趣盎然。
当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书写规范匀称的粉笔字,这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书写指导,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老师有一手流利潇洒、漂亮规范的粉笔字,学生定然会对你增添几分敬意。
三、精彩源自“互动生成”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珍视细节,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生成别样的精彩。
当学生朗读出错时,一般教师无非是纠正一下。但在片段中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加以引导,巧妙地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得到温馨的呵护,体验了一次意外的喜悦。可见,即使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如果用得巧妙,同样能成为一种课程资源,错误也会是精彩的。
四、精彩源自“潜能开发”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的创造能力要靠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去发掘。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精彩的。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乃至解疑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临近下课时,安排了质疑问难的环节。有个学生提出了问题:“邱少云和战友们都潜伏在浓密的草丛中,当大火蔓延时,为什么别的战士身上没有着火?”这一问,如同一颗炸弹,把同学们问得目瞪口呆。教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课堂生成资源,让大家课后找找资料。下课后,学生们分成小组,纷纷行动,到处查询有关资料。在课堂上,学生汇报:“一本介绍志愿军战斗英雄的书上说,当时战士们早就想到敌人会打燃烧弹、所以出发前都把衣服浇湿了,战士们是穿着湿衣服趴在草丛中的,所以身上没烧着。”教师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么,邱少云为什么烧着了呢?”学生回答:“我从网上查到,邱少云是通讯兵,为了保护身上携带的资料,他没有把衣服浇湿,所以着火了。”这一席话赢得了阵阵掌声。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精彩源自“情境创设”
细节还源自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追求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
如在教学《月光曲》这一课第8、9两个自然段时,我没有做过多地讲述指点,只是让学生欣赏《月光曲》的音乐,在和谐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身心愉悦,脑海充盈想像,整个身心完全融合于音乐的意境之中,学生很快便感受到最初是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洒满银光。接着皓洁的月光、轻纱似的微云,狂风巨浪,雪亮的浪花等画面的一一展现,高昂激越乐曲节奏的变化,把学生置身于这形、声、色俱全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拨响着学生的想象之弦。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朗读时,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各自的情感了。
纵观新课改下的课堂,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教学细节犹如深夜的流星,一抹而逝,也如狂雨中的闪电,耀眼夺目,往往会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成为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教学难点的破解点。我们的课堂也许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要做到在一些细节处理方面的精彩和独到,就能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处见功力。总之精彩的课堂来自精彩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