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几点感悟 刘勇莉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几点感悟
◎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 刘勇莉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那么,在民族地区如何进行翻转课堂
呢?2015年3月,峨边彝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 “蒲公英在飞”04组(国培计划——示范性高端研修)20名组员开展了一次“翻转课堂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打磨活动,由该组组员胡晓燕和陈红琼老师上了两节展示课。通过听这两节课,我对翻转课堂有了较深的理解,下面就翻转课堂的学习,谈谈我的感悟。
一、正确诠释“翻转课堂”含义,充分认识作用
当前 “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高频率新词汇,相应地也成了教育技术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传统教学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通过学生课后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然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发生了颠覆,在教育技术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而完成。
二、“翻转课堂”为探究搭梯子,帮助构建知识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有人也这样说:“给我一架足够长的梯子,我能登天摘星辰。”
胡晓燕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一节复习课。这个内容很不好把握,因为是复习课,如果没有新意,很难调动学生的激情。这节课老师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握住核心词语“翻转”,让课堂进行一次大洗牌。如何做到旧课新上?胡老师在设计时充分体现并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归纳整理,教师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完善了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如胡老师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质疑:“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我们的同学一定有不少收获,也一定还有很多疑惑,现在我就来看看同学们自我耕耘的结果。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小视频,(出示学生收集整理单元知识的方法介绍)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想说一些什么呢?那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我们到底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些方面的知识呢?”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在做,教师只是给搭了个台阶而已。搭个台阶,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
陈红琼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一节找规律的课。在验证猜想环节,学生在操作中没有理解要求,陈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及时点拨、引导、示范,全班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该项任务。当发现学生跳起来还够不着的时候,适当的给他们搭一个阶梯,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三、“翻转课堂”改变学习方式,课堂充满个性
胡晓燕老师的课先让学生回家自己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而后师生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收集与整理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趣题交流环节,更是打破了常规教学,由传统的教师教翻转为学生自主交流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如胡老师的第六个教学环节:趣题小交流(5分钟)展示你们搜集的趣题,全班交流。
学生作业:
这一环节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场景。
可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我们还是有诸多困惑,如果为了实现翻转而翻转,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很困难了。比如:陈老师执教“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操作与实践环节:
1.下面四根小棒,选其中的三根小棒围一围,看看会有几种情况?
2.分别量出3根小棒的长度。(3、4、5)
3.计算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写出算式 :
比如 4+3>5
3+5>4
5+4>3
4.仔细观察所写的算式,你会发现: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在4人小组内交流。
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虽是课堂翻转了,可是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如果从一开始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从玩中学起,产生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探究的期望,是不是有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四、“翻转课堂”应该把握契机,关注情感细节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我们的教育教学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关注细节,反思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智慧,见魅力······
胡晓燕和陈红琼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非常精彩的翻转课堂教学示范课。经全体参会老师的观课、议课以及峨边彝族自治县进修校校长李世明的精彩和精准评议,在关注细节,把握教学契机方面我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一课中,学生依次罗列整理了所学知识点后,教师出示表格,与学生进行比照,在方法上,意义上有何异同。有学生回答“表格一目了然”,有学生回答“更加有利于对每个具体知识点的把握。”老师对后一个学生给予了肯定,大肆的赞扬,而对前者连一句话都没有,让学生感觉似乎没有做好,挫伤其积极性(其实学生做得特棒的)。再比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中,先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再围三角形,还是先围三角形,看看能否围成,再观察长短,测量数据,找到规律,顺序变化给学生的学习提高了难度。又比如: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与计算其中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长的那一条边就可以判断),是何道理等等……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教育教学契机稍纵即逝,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心中有学生,眼中有细节,才可不断减少教育教学遗憾,趋向完美。
总之,“翻转课堂”对于我们民族地区的教师来说任重道远。教师的知识结构要翻转,理念更要翻转。教师不只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更要成为学生求知路上铺路人,为学生搭建一架长长的梯子,让他们在浩瀚的星空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