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促进问题孩子健康成长 王世和
家 校 沟 通
——促进问题孩子健康成长
◎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中心小学校 王世和
有教育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和家长,只有爱孩子,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孩子,使孩子真正感到来自教师、家长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有实效。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孩子,我们称之为“问题孩子”。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爱的时候。错过孩子的一个教育机会,说不定就错过孩子的一辈子。班主任和家长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孩子”。
我班有个孩子,他就不做作业、上课不专心、不讲卫生,自觉性特别差。课堂作业在课堂上老师监督时他做,如果没有做完的,一下课,就迅速跑出去玩,下午交作业时,没有做完,只有课堂上做的那点作业。家庭作业他也一直没有完成,叫他补上,老师在,他做,老师一旦离开,他就玩。说服教育时,答应得好,第二天收作业时,照常没做。几乎是天天补作业,还是没做完。
我根据情况,与孩子进行了无数次沟通都无效果。针对他在学校的表现,与家长沟通与协调,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我就通过电话联系、发信息给家长的方式,于事无补。又与家长几次面谈,方知他爷爷过分溺爱,管教不力;孩子自己又缺乏自制力,懒散;父母忙于做生意,也没有精力管他,管时用棍棒教育也屡教不改,家长也对他的儿子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对他的管教。我严肃地说:“我对你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庭应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要用一定的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要有耐心、恒心,开始天天用点时间陪着他做作业,不要丢在一边,嘴上问一问就算了,要用实行行动督促孩子做作业,一旦养成了习惯,就用不着天天去守着他做,只是看他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没有。”然后与他父亲共同制定计划,对他作出一些具体要求。 要求他不论是否完成作业,都要坚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给两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分两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考虑到他基础较差,允许他当天要交的作业最迟不能超过放学前交。最后逐渐巩固。他父亲爽快地答应了。但是家访也无济于事,成绩越来越差。这个不完成作业的“顽固分子”,真是束手无策。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我又就经常找他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他欠缺的是一种学习动力,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精神。面对这种情况,只靠说服教育是行不通的,而且时间这么长,也不可能很快地改正过来。千方百计的创设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细心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使他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于是,我没有再批评他,只是在他补作业的时候,时常跟他说上几句激励的话,让他觉得老师并没有为难他,而是真正为他好。后来一段时间,他偶尔做一丁点作业。
对他的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有一天他交来的家庭作业是作文,我认真、细致给他批改了。上语文课时,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 你昨天的作文虽然写得短,比较马虎,但能完成,有进步,同学们,掌声送给他。”全班孩子掌声四起。他开心地笑了。我又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如果把字写工整,老师会更喜欢你。”
接着我又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有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发现下午做清洁时,他在补作业,看见同学做清洁,立刻放下手中的笔,积极地、干劲十足地帮同学做清洁。我紧紧抓住他的优点,注意多表扬。我就趁此机会,地竖起大拇指说:“×××,你是一个勤劳、乐于助人的孩子,你偶尔也做一点作业,有进步了,如果天天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将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孩子。老师,同学都相信你明天就能做到。” 还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课堂上,时刻提醒他,当他不注意听讲时,拍拍他的肩膀,当别人写题而他却愣神时,轻轻地点一点他的桌子。课上经常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即使不会,也要重复别人说的答案,让他觉得老师时刻在关注他。有时留一些简单的作业,当他完成或只完成一部分时,可适时地给予他们表扬和激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有一天的课间,他居然很快地写完了作业交给了我,超过了很多同学,我立即表扬了他,夸他的进步真大,同学们再一次报以他进步的掌声,他笑得更欢了。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我不但在学习上关心他,在生活上也关心帮助他。我抓住每一个和他接近的机会,让他觉得老师在时刻关注、关心他。有一天放学下起了大雨,家长们都提早把孩子接走了,只剩了他一个人,我询问了情况,他说父母不会来接他,让他自己回家。好在他家在街边,很近,于是,我就把他送到家门口,叮嘱他注意安全。从那以后,他变得听话了,态度也有所改变。
我把他在学校一系列的逐渐变好的情况告知了他的家长,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一线希望,他的家长十分高兴。并再次与家长交流管教孩子的良策,家长表示愿意与老师一道共同教育好孩子。并且家长也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去实施了。家长、老师共同配合教育管理孩子,效果更明显、更好了。
这样一个很棘手的不做作业的孩子,经过老师、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奇迹出现了。他也能上课专心听讲,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只要给“问题”孩子多一点的关注,让他的“闪光点”发光,让他的缺点逐步改正。家校沟通,使他感受到老师、家长时刻在关爱他,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健康快乐成长!。